MBR法處理化肥廢水工程應用實例
摘要:膜生物反應器(MBR 法) 處理化肥廠含氮廢水, 出水COD 在120 mg/L 以下, 氨氮在10 mg/L 以下, 可以達到GB 13458—2001 合成氨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 介紹了膜生物反應器設計及運行中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MBR;化肥廢水;廢水處理
山西某化肥廠年產合成氨8 萬t, 尿素12 萬t,主要排放高濃度氨氮廢水。高濃度氨氮廢水中的污水水量為50 m3/h, 氨氮小于等于300 mg/L, COD小于等于200 mg/L, pH 在6~9 之間, 溫度小于等于40 ℃。
化肥廠排放的廢水主要產生于造氣、合成和冷凝過程中, 廢水的主要特征污染物為氨氮, 常采用生化的方法予以去除, 生化脫氮分為硝化過程和反硝化過程, 硝化反應由自養型好氧生物完成, 而反硝化反應是由異養型反硝化菌完成, 因此, 碳源是否充足成為影響反硝化反應的關鍵影響因素。傳統的生物脫氮方法分為前置生物脫氮法(A/O 工藝)和后置生物脫氮法。后置生物脫氮法是將反硝化反應池置于硝化反應池的后面, 由于此方法不能為反硝化提供充足的碳源, 因此, 需要外加碳源, 并且需要中間沉淀池和回流系統, 不但占地大, 并且增加了工程的土建投資; 外加碳源使廢水的處理成本增高, 并且碳源投加量不易控制, 反而會造成出水COD 上升。與后置生物脫氮法相比, 前置生物脫氮法是將反硝化反應池置于硝化反應池的前面, 此方法占地少、不需外加碳源, 并且反硝化產生的堿度可以補償硝化反應所需的部分堿度, 從而節省土建投資和廢水處理成本, 因此, 該項目的主體工藝采用前置反硝化的生物脫氮法。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詳細的內容,請點擊下載 201112271706245200.zip
下載該附件請登錄,如果還不是本網會員,請先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