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壽公園年用雨水一萬噸
位于居民稠密區的北京宣武區萬壽公園,把過去發愁怎樣才能盡快排出的雨水,變成改善環境的景觀用水、綠化用水,在城區出現了“綠島效應”,使古老的園林煥發出青春。
萬壽公園原名萬壽西宮,是明代萬歷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建的關帝廟,因位于宏仁萬壽宮(清時已毀)之西而得名。萬壽公園前身是一塊可隨意出入的街頭綠地,1/3面積被散居居民和攤販占據。1995年,宣武區園林局籌資1380萬元,把這塊雜亂不堪的綠地改造成本市第一座老年性公園——萬壽公園。
萬壽公園綠地3萬平方米,栽種各種樹木1萬株,綠化覆蓋率79.2%,綠化用水占全園用水總量的90%以上,節水有潛力。
要節水,就得有的放矢。萬壽公園園長孫亞輝說,做好水平衡測試工作是完善本單位科學用水的一種手段,也是各用水部門計劃用水考核的主要依據。通過測試,萬壽公園明晰用水賬,針對各部門具體情況,制定出節水方案。
北京降雨集中在汛期,城區80%以上的雨水沒有得到利用,白白流入市政管線,給城市排水造成很大壓力。在市、區節水辦專家的點撥下,萬壽公園管理層的節水主意就打在了雨水利用上。從2004年7月開始,萬壽公園用3個月時間在公園內新建雨水滲水井5個,用1500米管道將這5個滲水井溝通,建成了雨水回灌利用系統。園內的雨水管線收集地面徑流,將綠地、園路的雨水引入到回灌系統,增加汛期對地下水的入滲補給,起到節約草地灌溉用水的作用。
春季雨水少,春雨貴如油。怎樣把小雨也留下來加以利用?萬壽公園把主意打在了園內鋪裝的地磚上。水泥面磚結實耐用,卻不美觀,更不節水。萬壽公園在1994年對全園道路及廣場的地磚進行了改造,把水泥面磚全部更換成透氣滲水磚,全園共鋪裝滲水透氣磚6200多平方米。這種磚利于雨水滲入地下,充分利用自然資源保持地下土壤的滋潤,延長雨水濕潤地被植物的時間,起到節約用水的作用。筆者在萬壽公園里看到,這種青灰色的滲水透氣磚面略顯粗糙,古樸而雅致,成為公園里一道獨特的風景。這種滲水透氣磚不僅看著美觀,踩上去也感到十分舒服。孫亞輝告訴我們,為了保護這些相對松軟的滲水透氣磚,我們首先嚴格要求自己,又與各駐園單位溝通,禁止一切機動車輛入園。
萬壽公園內有座400平方米的景觀水池,這座景觀水池也是公園的雨水調節池。水池不僅是公園里的重要景點,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還調節著公園里空氣的濕度。每到雨季,水池可以大量收集雨水,雨過天晴之時,萬壽公園的工作人員就把水池收集的部分雨水引到綠地中,用于澆灌花草樹木。
通過建雨水滲水井、鋪滲水透氣磚和加強對景觀水池的管理,萬壽公園已經做到下小雨時地面沒有積水,全部通過滲水透氣磚和綠地滲入地下;下大雨時,大部分雨水通過管道流入雨水滲水井和景觀水池,不會給市政管線造成壓力,甚至在去年7月10日下大暴雨時也沒有積水。雨水這種大自然的寶貴恩賜,在萬壽公園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使公園周邊小環境空氣更加濕潤,炎熱的夏季氣溫明顯降低,開始出現“綠島效應”。
一年多的實踐證明,萬壽公園的雨水回灌系統向地下滲水效果良好。以前,萬壽公園每年用于綠地養護水需要3.6萬立方米以上;雨水利用措施投入使用以后,萬壽公園每年可節約用水1萬立方米。去年,萬壽公園綠化用水只用了2.2萬立方米,僅此一項就節省了12.32萬元。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