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例橫豎立體模式收集填埋氣-安定門衛生填埋廠
在北京城郊,面積在50平方米以上的各種新舊垃圾填埋場共有4000余座,形成了“垃圾包圍城市”的勢態。混合填埋的垃圾中含有大量劇毒、有毒物質及多種有害成分。垃圾處理的主要方式是衛生填埋、堆肥和焚燒,所占比重分別為89.6%、5.8%和4.6%。現已建成垃圾處理設施17座,其中,垃圾衛生填埋場9座,垃圾堆肥廠2座,垃圾焚燒廠2座,垃圾轉運站4座,日處理能力為8800噸。
北京大規模衛生填埋廠現有三個:北神樹衛生填埋廠(一清負責)、安定門衛生填埋廠(二清負責)、阿蘇衛衛生填埋廠(四清負責)。各城區大型的填埋廠由北京市直接管理,小型填埋廠由各城區管理。
安定垃圾衛生填埋場位于大興區安定鎮,占地面積21.6公頃,填埋場分填埋區和生活區兩部分。日處理量為1100噸之多,每年可填埋垃圾約40萬噸左右。安定垃圾衛生場總填埋高度40米,總填埋容量約356.8萬噸。填埋場底部采用黏土和膨潤土混合壓實方式形成防滲層,防滲層上有導流層,在滲瀝液流動方向上設1%坡度,北高南底,底部設滲瀝液管道,每間隔60米1條,滲瀝液經收集管路收集到滲瀝液池內進行回灌處理,在垃圾填埋堆體上設置沼氣收集處理系統,各項環境指標均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
垃圾填埋實行2米高度覆蓋一層黃土的工藝。在填埋場每天對填埋的垃圾進行壓實,撒水降塵等工序。為了防止風吹垃圾飄移,在堆體上設置了攔網,定期進行打藥滅蠅等工作。安定填埋場達到使用年限(14年)后表面實行綠化覆蓋,使之成為一處觀賞景點。
安定垃圾衛生填埋場采用橫豎立體模式對堆體填埋氣進行收集,這在國內方屬首例,該方案雖能最大限度收集堆體內填埋氣,同時起到滲濾液導排層作用,但橫向收集管被滲濾液堵塞無法發揮作用,長久以來是一個最大的難題,由于收集系統是一個相互貫通、相互影響的復雜結構,橫向收集管的堵塞會造成整個系統的無法發揮作用,嚴重影響了沼氣的再利用。張永賀提出利用管道內水重力流形成負壓的虹吸原理使積存的滲濾液從每一個監測站旁的液位監測井自流,并通過閥門調節壓力對流量進行控制。為了加強清堵效果,他組織班組成員共同討論,最終決定將每一個收集站處開設旁通管,并安裝閥門進行控制,將氣管內淤積滲濾液單獨導出,恢復導氣管功能。隨著大量的滲濾液從氣管中導出,堆體內填埋氣得到充分的收集利用,收集量翻了一番。旁通改造結合虹吸自流的方案,即節約了購置多個防暴泵抽排的高昂成本,又簡單易行、節約人力、效果明顯,完善了橫豎收集系統,使填埋場氣頂水造成的井噴難題完全解決,填埋氣收集量從450m3/h提高并穩定保持在900m3/h,為熱能利用提供了保障,為垃圾填埋場經濟循環創造了條件。
在填埋場填埋氣燃燒火炬頂端安裝熱交換循環水套,不僅解決了車間的供暖問題,也減少了柴油鍋爐供暖的能源消耗,而且將熱力引入滲濾液進水池,通過閥門靈活控制進水溫度,解決了冬季由于滲濾液進水溫度低造成的設備停機故障,使填埋場走向以廢治廢、經濟循環、能源自給自足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2007年,投資3.5億元安定鎮垃圾衛生填埋場擴建工程正式啟動,安定鎮垃圾衛生填埋場二期擴建工程是在原垃圾衛生填埋場的基礎上向南側進行擴建,擴建面積 27.7公頃,設計填埋容量947萬立方米,日填埋能力1400噸,使用年限為19年,擴建工程包括:生活垃圾填埋區、新舊填埋區銜接改造、現狀滲瀝液及沼氣處理系統改擴建、沼氣收集系統、沼氣利用系統、廠區道路、作業道路、電氣、照明、供水系統、排水系統、綠化、環境質量監測系統等,工程總投資3.5億元,工程完工后,可大大緩解城八區和郊區生活垃圾處理緊張狀況。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