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臭水體治理避免拉鋸戰,要懂標治本
來源:東莞唐朝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閱讀:2381 更新時間:2016-04-20 15:58一直以來,黑臭水體整治是防治水污染的難點重點之一。全國295座地級及以上城市中,逾七成存在黑臭水體,共排查出黑臭水體1861個。從地域分布來看,總體呈南多北少的趨勢;從省份來看,60%的黑臭水體分布在東南沿海、經濟相對發達地區,因此,必須盡快全面進入集中治理的攻堅階段,杜絕拉鋸戰。黑臭水體治理應標本兼治穩扎穩打。
黑臭水體的成因主要有:一是污水直排,二是雨污合流制管網的溢流污染,三是生態破壞造成河道失去自凈能力。污水直排、水體黑臭是水環境治理最為突出的問題。根據《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要求,今年的工作目標是查清家底并進行公示,到2017年底前,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實現河面無大面積漂浮物,河岸無垃圾。黑臭水體考核的主要是水體自降解、自凈化的能力,重點在群眾的直觀感受。住建部將繼續聯合環保部每季度向全社會公布各地黑臭水體治理名單和治理完成情況,對已治理的黑臭水體實行銷號制度。同時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參與黑臭水體整治工作,以水質目標作為績效考核和按效付費的依據。
各地紛紛開始對建成區黑臭水體的專項治理,并明確時間表、任務圖。黑臭水體治理時間緊任務重,需要部門協同聯動,謹防出現一些誤區,保證這次專項治理能產生實際效果。第一,污染源治理與生態治理不同步。第二,不重視河道的流通。對斷頭浜或者不流通的水體,采取生態護岸、植物構建、強化凈化等生態措施,但是其穩定性不能保證,且運行維護管理工作量較大,運行費用高。黑臭水體治理要體現系統思維,綜合施策。從河道排水口,截流干管、市政管網、小區收集管,直至陽臺排水管,再到污水處理和再生利用以及雨水收集凈化等,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可能導致受納水體污染黑臭。同時,黑臭水體治理要與海綿城市建設、生態修復等相結合,最大限度地發揮協同效益,而不是盲目地進行工程堆砌。
黑臭水體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關鍵是要因地制宜、標本兼治,針對黑臭成因采取綜合治理措施,特別是要以生態改善的方式,修復水系統。具體普查每個黑臭水體,認真分析污染源,找到截污對策,近期解決水體的黑臭和漂浮物問題;遠期要全面提高水質,修復水環境的生態系統。
相關標簽:東莞環保,東莞環保工程,東莞環保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