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氏理論力破富營養化水污染治理難題
水體的富營養化及由此引起的水污染治理一直是個世界性難題,由留日歸國博士秦澤榮創新并領銜開展的“水生態短板修復”研究,正在嘗試采取新的生物方法破解這一頑癥。
受上游各類排污及周邊農業面源污染影響,備戰2008年奧運會的中國與瑞典皮劃艇水上訓練基地——北京延慶媯水西湖5000畝水域面積,水質呈嚴重的富營養化狀態,每到夏季高溫時節,藍藻水華就頻頻暴發。今年6月底,秦澤榮和他率領的北京普仁生態技術有限公司“臨危受命”,在水質最差的上游段約1000畝水域面積應急治理。一周后,修復段水面水華消失。從7月中旬開始,他們又將治理擴大到整個湖面,媯水西湖大面積出現水華的態勢得到有效控制,保證了兩國運動員有良好的訓練環境。
紅領巾公園是北京城東地區人們休閑、文娛的好去處。這里水面寬闊,空氣清新。但是,前幾年人們對它則是望而卻步,發臭的湖水讓人們難以駐足靠近。公園用什么方法鎖住了這條“烏龍”?紅領巾公園副園長濮京安向記者介紹說,“這是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為我們請來北京普仁生態技術公司的高科技專家將16公傾水面治理的,游人都很喜歡現在這里清潔的水面。希望今后專家一直能幫我們搞下去。
據了解,目前該項研究技術已在北京、四川、云南、河北等近10萬畝污染水體修復中成功應用,表明其對氮磷過高為主要特征的富營養化水體污染有顯著修復改善作用。
天然水體中由于過量營養物質——氮、磷等的排入,引起各種水生生物、植物異常繁殖和生長,這種現象稱作水體富營養化。富營養化是最主要的自然水體污染問題之一。
別人治水,視污染物為“敵人”,如藻類,很多人聞“藻”色變。但是在秦澤榮“水生態短板修復”理論”中,藻類等污染物卻是一“寶”。對于農村面源污染這個難題,秦澤榮博士認為,既然不能完全控制污染源,就需要改變過去那種將一種污染物變成另一種污染物的做法,把污染物看成是可以利用的資源,水體中的營養物質包括磷氮,以吸收利用來代替清除。
“增加水體中的溶解氧是富營養水體生態治理的關鍵突破口!”秦澤榮博士對他的“水生態短板修復”理論作了通俗“翻譯”。“這就像是在做一道‘加減法’,加入促進代謝的‘維生素’,減少水中多余的‘脂肪’,讓富營養化的水體最終‘瘦’下來。”
在“秦氏理論”中,治污不求簡單地“干凈”。秦澤榮說,那種不允許水里長藻、長草、養魚的做法,最終只能適得其反,破壞了水生態循環鏈和水體自凈能力,反而會導致水體富營養化。
秦澤榮的治理水體污染技術就像醫生看病一樣,針對不同的污染水質,開出不同的治理“藥方”,技術可以廣泛應用于淡水養殖、海水養殖、地表水、景觀水的污染治理,它不是單純凈化水質,而是對水體水質、溶解氧含量、生物多樣性的全面修復。
有關專家認為,此項研究技術的推廣應用將對我國的“水安全”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它可以在較短時間內解決水體的富營養化,對“三湖”(太湖、巢湖、滇池)污染治理具有示范作用。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