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城市化地區家庭生活垃圾特征及低碳對策:以廈門市集美區為例
摘要:半城市化地區已成為城市化研究的熱點,但其生活垃圾管理問題常被忽視.以典型半城市化地區——廈門市集美區為例,通過問卷調查與實地采樣兩種方法,分析不同住區家庭生活垃圾產生的特征,并通過生命周期分析法,對比混合填埋、混合堆肥、混合焚燒以及分類處理4種垃圾處理方案的溫室氣體排放,提出相應的垃圾管理對策.結果表明:半城市化地區可回收物和可堆肥物的回收利用率有待提高;農村居民點和城市型住區應作為垃圾減量化的重點;小城鎮和城郊村的垃圾回收率低,應多布設正規的垃圾收購站點;農村居民點的可堆肥物較多,應布設生物處理機或將可堆肥物分類收集后集中處理;城市型住區應注重有害垃圾的分類收集與安全處置;垃圾分類處理的碳排放總量低于混合處理;垃圾混合焚燒時電力消耗的碳排放最多,但碳排放總量低于混合堆肥或填埋.
關鍵詞:半城市化地區,集美區,家庭生活垃圾,碳排放當量,資源化利用
收藏本文 分享
1引言(Introduction)
在快速城市化與工業化的雙重作用下,城市和鄉村之間相互滲透,互動發展的態勢非常明顯,兩者的界限日趨模糊,在城市邊緣逐漸形成一種具有明顯過渡性和動態性特征的地域類型,傳統的城鄉二元論已經無法對于這種新形勢進行準確詮釋,于是國際上有學者提出了半城市化地區的概念(Iaquinta et al.,2000;Webster,2002)
總結出區域內城鄉土地利用混雜交錯、社會經濟結構急劇變化、產業與就業結構非農化水平高但產業與人口空間集聚度低等顯著特點(花利忠等,2009;Makitaet al.,2010).半城市化地區的經濟增長最迅速且最具有活力,我國在進入快速城市化階段之后,該區域類型日漸成為城市發展的重點以及城市化研究的熱點(Ginsburg et al.,1991;Zhao et al.,2009;黃云鳳,2009).
對半城市化地區展開研究有利于正確引導該區域在城市化進程中的發展方向,通過合理規劃與管理,可以減少或避免在城市化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負面影響.
目前國內外對于半城市化地區的研究多集中于特征判別指標體系(鄭艷婷等,2003)、驅動因素分析
詳細內容請查看附件部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詳細的內容,請點擊下載 201211272116254758.zip
下載該附件請登錄,如果還不是本網會員,請先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