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ton法深度處理干法腈綸廢水
摘要:采用Fenton 法深度處理干法腈綸廢水,試驗中考察了Fe2+投加量、H2O2 投加量、pH、反應時間等因素對CODCr處理效果的影響,確定了反應過程中的最佳工藝參數,并分析了該法處理廢水的作用機理。試驗結果表明:影響Fenton 氧化的因素從大到小依次為H2O2 投加量、初始pH 值、反應時間、Fe2+投加量。最佳試驗條件為:c (Fe2+)為18.0 mmol/L,c (H2O2)為49.0 mmol/L,pH 為3.0,反應時間為30 min。在此條件下出水CODCr可降至47.4 mg/L,去除率可達到80.3%。顯示該方法對于干法腈綸廢水的處理具有巨大的前景和潛力。
關鍵詞:Fenton;腈綸廢水;深度處理;CODCr
干法腈綸是早在1934 年美國杜邦公司首創的腈綸生產工藝,并于1950 年實現了工業化生產。而我國的腈綸生產開始于1991 年從杜邦公司引進了五套干法腈綸技術。腈綸纖維有人造羊毛之稱。具有柔軟蓬松,耐光抗曬等優點,被廣泛應用于服裝裝飾等生產生活領域。干法腈綸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廢水具有污染物種類多、成份復雜且難以被生物降解的特點,其中含有多種化學物質對微生物有毒害作用,是世界公認的極難生物降解的有機化工廢水中的一種。因此,常規的生物法廢水處理工藝很難使得出水達到行業排放標準,國內干法腈綸廢水處理工藝普遍存在生化后出水CODCr、NH4+-N 高的問題,不但會導致水體環境污染,也嚴重制約腈綸行業的發展。目前,針對腈綸廢水的研究多關注采用預處理技術來提高廢水可生化性[1]。魏守強等利用鐵屑活性炭內電解法預處理干法腈綸廢水, CODCr的去除率可達60%;楊江紅等采用兩相厭氧處理腈綸廢水,處理后B/C 從0.39 上升到0.74,廢水的可生化性得到顯著提高。也有研究者對比了臭氧(O3)、臭氧-二氧化錳、臭氧-活性炭3 種方法的處理效果,研究發現:臭氧氧化對提高腈綸廢水的可生化性意義不大。侯亞惠等以納濾的方法處理腈綸廢水,雖然處理效果良好,但仍然存在濃水需要進一步處理的問題[2-5],現有腈綸廢水處理工程不能滿足腈綸廢水濃度高、毒性大的特點,且耐沖擊負荷能力弱,出水色度高,常常不能實現達標排放。
詳細內容請查看附件部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詳細的內容,請點擊下載 201302041116100232.zip
下載該附件請登錄,如果還不是本網會員,請先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