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生態及其環境修復綜述
隨著全球科技的進步,人類活動的頻繁和社會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水資源的開發利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強度,水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但是城市水環境是城市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市民休閑娛樂、維護城市生態平衡的重要手段。那么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水環境的質量也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采取生態修復的方法解決污染不是很嚴重格的水環境是今后城市環境治理的必然,修復受損的水生態環境是恢復水生態環境的有效途徑。
一、水生態環境影響因素
現如今隨著城市發展的不斷進行中,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應該嚴格按照規定排人城市污水處理系統,嚴禁排入城市自然水環境。要定期對公園、環城河內的樹枝敗葉,以及其它的生活垃圾行清理,強化環境宣傳,是人們在休閑游玩的時候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 這樣從環境污染的外源攝人上控制上污染源 ,才能為內源性污染質量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1,農村對水生態環境的影響
我國人口多、土地資源少的目情決定了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起到基礎地位的作用 我國農業目前正處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變時期 傳統農業是在自然經濟條件下,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鐵器等為主的手工勞動方式,靠世代積累下來的傳統經驗發展,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居主導地位的農業。傳統農業對水生態環境影響較小 現代農業大量使用以石油為原料的化肥、農藥和以石油為能源的農業機械,使現代農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已遠遠超出傳統農業,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現代農業生產引起了土壤侵蝕和土地退化,減少了生物多樣性,農業生產中施用的化肥、農藥等產生了有機污染物及氮、磷等營養物質,造成水質的富營養化
二 水生態環境修復原理
水生態修復是利用生態系統原理按照自然界的自身規律使水體恢復自我修復功能,采取各種工程、生物和生態措施修復受損傷的水體生態系統的生物群體及結構,強化水體的自凈能力,重建健康的水生生態系統 而水生態環境修復主要分為三種技術——物理修復、化學修復、生物修復。(1)物理修復技術為:外源控制、底泥疏浚、水動力循環治理 (2)化學修復技術為:化學除藻、沉淀凈化。(3)生物修復技術為:生物過濾技術、微生物技術。
三、水生態環境修復措施
1,城市水生態環境修復措施
1,1增強污水處理廠處理污水及廢水能力
根據污水水量、水中污染物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排放標準及處理工藝 修建污水處理綜合性能強的污水處理廠,將工藝研究和設備開發密切結合,在推廣應用先進工藝技術的同時推出高質量的成套設備,不斷擴增污水處理廠綜合性技能。
1,2人工建造景觀水體,增加城市綠地面積
在城市中修建人工景觀水體,滿足人們的親水性需求,改善周邊環境,種植適合城市生長的植被與樹木,增加降雨后形成徑流時間,使雨水能人滲到城市地面以下,補充城市地下水體,緩解城市水資源環境由于城市化帶來的不利影響,進而調節局部生態系統。
1,3修建人工濕地,為城市增色添香
模擬自然濕地生態系統修建人工濕地 、利用濕地土壤疏松多
孔體系,含有大量的膠體顆粒的物理性狀,去除水體中的有機物
和重金屬,進而修復水生態環境 栽植有較高觀賞價值的濕地植
物,增添休閑、觀賞和貼近自然的美景。
四、天然水體水生態修復措施
我閩的天然水體主要南江湖湖海組成, 目前已有近60%水體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水體中富含氮、磷等營養物和有機
物 局部水體富氧化情況嚴重,造成諸如藍藻等生物的大量繁殖,藍藻等水生生物與水體中的魚類等生物爭耗氧氣,而使魚類等生物死亡 影響了水生態環境的自然規律 目前,我國主要通過修建工程措施、生物修復技術和生態修復技術修復受損的水生態環境
1,工程措施
利用稀釋和沖刷刷技術,引用外流對水體進行稀釋和沖刷,短時間內有效地減少污染物的濃度和負荷,提高水體自凈能力:利用底泥疏浚技術去除水體底部的毒害物質:利用底泥覆蓋技術在底泥表面敷設滲透性小的塑料膜或卵石,營造出特定的水流環境和水生生物所需要的環境,抑制藻類大量繁殖:利用氣體抽提技術,使用真空泵和井使有機污染物蒸氣,或者將被吸附的、溶解狀態的或自南相的污染物轉變為氣相,抽提到地面,然后再進行收集和處理:利用空氣吹脫技術將壓縮空氣注入受污染區域,使溶解在地下水中的揮發性化合物、吸附在土壤顆粒表面上的化合物以及阻塞在土壤空隙中的化合物驅趕出來。
2,生物修復技術
生物修復技術是利用生物的新陳代謝對有機污染物及氮、磷營養物質的同化作用,將低濃度污染物進行富集轉化,達到治理污染水體的目的,該類技術與所要修復水體之間的空間關系屬于旁路裝置或非緊密結合的狀態,常見的技術包括:固定化細菌技術、河道內曝氣、結合高效微生物處理修復技術、生態浮床技術、卵石床生物膜技術、穩定塘技術、生物過濾技術土地處理技術等。
3,生態修復技術
生態修復技術是恢復退化水生態系統結構中缺失的組分,達到重建水生態系統的良好結構,實現其功能的恢復,同時改善水質。該種技術包括:生物操縱技術、沉水植物重建技術等。其中,生物操縱技術包括引入濾食性魚類來控制藻類生物量的富集,沉水植物重建是利用屬于本地物種的沉水植物,選擇合適的地帶進行引種并使之成為水生態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
五、強化政府立法職能。增加社會輿論監督
我們在對水生態環境進行修復的過程巾,也要不斷地去加強國家監察職能,運用行政手段、通過出臺法律、法規約束破壞水生態環境的行為。引進激勵機制,對生產、生活中保護水生態環境的企業給予減免財稅等方面的政策,獎勵和鼓勵高污染行業的技術進步 調動社會力量,加強社會輿論監督,對破壞水生態環境的行為提出譴責,輿論干預其企業銷售 加大社會保護水生態環境的宣傳力度,樹立全民保護水生態環境的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六、結束語
當下,對于我國的水生態修復技術來說,才剛剛處于起步與技術探討階段,整治丁作也基本停留在改善水質、建造人工景觀、河道及河岸整治等方面,較為成熟的理念還沒能夠形成,缺乏與水生態環境修復相關技術、標準和規范。我國在借鑒國外水生態修復先進技術和成功經驗的同時,結合我國水資源分布的特點,根據不同區域,不同水質環境,采取適宜的水生態環境修復措施,逐步探索適合我國水生態環境修復之路,逐步改善本區域內水生態環境,使受損的水體得以修復 樹立遵循自然、利用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使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