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生態修復技術現狀及展望
目前,我國江河、湖泊和水庫普遍受到污染,并仍在迅速發展。水污染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直接威脅著飲用水的安全和人民的健康,影響到工農業生產和農作物安全。據初步估計,水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約為國民生產總值的1.5%~3%。水污染已成為不亞于洪災、旱災甚至更為嚴重的災害。水污染防治已成為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保障。
隨著溫飽問題的基本解決,人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日益提高,改善生態環境,修復污染水體,恢復優美的自然景觀已成為建設小康社會、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是擺在各級政府部門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水利部高度重視河流健康生命和河流生態修復問題。汪恕誠部長在2004年全國水利廳局長會議上的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流域機構要義不容辭地擔負起河流生態代言人的重任。要從生態保護和維護河流健康生命的角度來確立工作方針、原則和規劃,正確處理好開發與保護的關系,把工作的制高點放在維護河流的健康生命上……”。過去的幾年,水利部及省市水利部門在河流生態系統的保護和修復方面進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通過河流源頭的水土保持、調水、濕地修復等措施,使一些地區的生態系統得到明顯改善。很多科研單位針對一些關鍵科學技術問題也開展了很多研究工作,在河流水質調查、采用生物措施進行河流污染防治、河流生態系統修復技術措施及示范工程建設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多有價值的成果。
一、國內外河流生態修復技術現狀及發展趨勢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詳細的內容,請點擊下載 201402171442080490.rar
下載該附件請登錄,如果還不是本網會員,請先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