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優化發電結構巧用新能源發電 減少環境污染
隨著資源環境制約日益加重,新能源發電成為各地主攻方向。我省通過建設新能源發電項目優化發電結構,逐步減少環境污染,增加經濟效益。
記者:0926這里是咸陽市釣臺鎮,我身后的在建項目是咸陽市垃圾焚燒發電廠,作為我省最大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預計將在2014年9月建成投產,建成后這里每年的垃圾處理量將產生1.7億度的電。
正在建設的咸陽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是我省推進新能源發電的重點項目,占地約200畝,目前采用國內先進的循環流化床垃圾焚燒處理工藝,通過垃圾在爐內高溫處理中所產生的熱能進行自燃,來降低煤炭消耗。預計年底前投產并網后,日處理垃圾1500噸,1噸垃圾可以平均產生280度電。
咸陽市垃圾焚燒發電廠生產副總經理張士俊:垃圾通過我們這個垃圾爐高溫焚燒,通過汽輪機從熱能轉化成電能進行發電。解決了咸陽市周邊縣區垃圾圍城問題。
陜西馮武臣大藥堂制藥廠的光伏發電項目是咸陽去年建成的新能源試點項目。在廠區墻體、走廊、樓頂等地安裝的3600塊太陽能光伏發電板平均每天發電量1000度,完全實現了自給自足。
光伏發電項目電氣工程師蘇會婷:咱們從2013年并網到現在,發了54萬度電,自己用了有30萬度電,這30萬度電咱們就不用從供電局買了,還有(剩余)24萬度電咱送到供電局去,等于供電局還要掏錢買咱這24萬度電,這樣就達到了光伏發電的自發自用,余電上網。
目前,國網咸陽供電公司在建和建成的光伏項目有6家,以個人投資安裝的光伏設備有4家,除政策支持外,供電公司還對新能源發展的企業和個人提供技術幫助,鼓勵光伏發電、余熱發電和生物智能發電項目上馬。
國網咸陽供電公司王勇濤:從表面上看,他們從我們電網買電的量少了,我們電網公司掙錢也少了,但是從他整個建成以后,給我的線路損耗的降低,包括我的建設成本降低來講,綜合效益遠遠大于我們的損失。
截止2013年底,陜西省已有11個新能源項目并網運行,總裝機容量達到78萬千瓦,共發電8.2億多度。新能源發電產業正在由陜北向關中、陜南地區全面展開,預計到2015年底,風電裝機容量將達到300萬千瓦,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50萬千瓦。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