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行業謀劃“十五五”,業內專家給出這些建議
【谷騰環保網訊】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謀劃之年。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認為,建立產能治理新機制是解決當前行業主要矛盾的關鍵一招。
3月22日,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指導、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主辦的2025(第十六屆)鋼鐵高質量發展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以謀篇定策“十五五” 、低碳轉型譜新章為主題。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姜維表示,鋼材消費結構變化帶來消費總量變化的高強度和持續性,是中國鋼鐵面臨的前所未有的挑戰,供需失衡是當前影響行業發展的主要矛盾。面對危機如何應對,如何轉危為機、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是政府、行業和企業需要結合實際深入思索的重大問題。
建立產能治理新機制
2024年全國累計生產粗鋼10.05億噸,同比下降1.7%,實現了產量下降的預期目標。粗鋼表觀消費量8.92億噸,同比下降5.4%。整體看,鋼鐵消費降幅明顯大于產量降幅,市場供強需弱的態勢未改。
行業利潤大幅下降,2024年中鋼協重點統計企業實現營業收入6.02萬億元,同比下降6.4%;利潤總額429億元,同比下降50.3%;平均銷售利潤率0.71%,同比下降0.63個百分點。
“2024年是鋼鐵行業深度調整的一年,符合時代特征的一系列新情況、新挑戰、新機遇不斷出現,其中最根本的、影響全局的、決定未來的,是鋼鐵消費結構和消費總量的急劇變化。”姜維分析,傳統建筑用鋼需求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工業用材需求持續上升,工業用材的上升遠遠彌補不了建筑用材的減少,導致鋼鐵消費持續下降。
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院士干勇在大會上表示,鋼鐵行業已呈現工業化后期下降趨勢的規律化特征。支撐鋼鐵高質量發展,首先要從戰略層面推動產業深化變革、加速產業結構調整,應著力建設鋼鐵聯合生產運營一體化智能平臺,以人工智能的場景創新優化產業結構,以市場化、平臺化推動全產業鏈創效能力。同時,還要保障資源供應鏈安全,布局“南北兩方開礦”,加大與周邊國家資源合作,打造礦產資源“朋友圈”。
對于“十五五”期間鋼鐵行業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姜維建議,切實關閉新增產能入口,盡快暢通落后產能退出渠道,建立產能治理新機制是解決當前行業主要矛盾的關鍵一招。從行業長遠發展來看,國家控產、行業自律減產都是權宜之計。只有通過有為政府、有效市場,基于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取消產能指標交易,關閉新增產能入口,暢通低效產能退出渠道的綜合施策,才是解決當前行業主要矛盾的關鍵。
鋼鐵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
堅持綠色低碳轉型,是鋼鐵行業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中鋼協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共有171家鋼鐵企業完成或部分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評估監測。其中,126家企業全過程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涉及粗鋼產能約5.53億噸,噸鋼超低排放改造投資約475元,噸鋼平均環保運行成本約224元;45家鋼鐵企業部分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涉及粗鋼產能約1.68億噸。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擴大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行業覆蓋范圍。生態環境部于去年9月8日發布《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水泥、鋼鐵、電解鋁行業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今年1月24日,生態環境部正式印發鋼鐵行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指南、核查指南,鋼企需按照新的核算核查指南要求開展新一輪數據報送。
姜維表示,鋼鐵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企業要切實夯實數據質量管理,全面提升碳排放管理水平,系統增強低碳競爭能力。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逯世澤在大會上表示,加快建設全國碳市場,對激發全社會綠色低碳發展內生動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全國碳市場法規制度體系已構建完成,發電行業清繳履約在穩步推進,數據質量實現全面改善,擴大行業覆蓋范圍準備工作也已全面完成。
對于鋼鐵行業進入全國碳市場下一步工作開展,逯世澤表示,建議早動手、早準備,積極推動行業企業改進生產工藝,發展低碳技術,降低企業碳排放水平,盡快實現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為進入全國碳市場打好基礎。應嚴格遵守《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各項配套制度;真實準確及時報送數據,開展關鍵參數月度存證、年度報告、信息披露等工作;按期足額清繳配額。
他還提到,企業要高度重視數據質量管理,強化企業主體責任意識,切實加強內部碳排放管理制度建設,制定履約策略;組建專門的人員和技術團隊負責全國碳市場相關工作,提升碳排放管理基礎能力,加大培訓力度;健全統計核算體系,提升計量水平,加強計量器具管理。
加快鋼鐵行業數字化轉型
數字化轉型也是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2024年,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啟動鋼鐵行業數字化轉型工程三年行動。在工信部指導下,中鋼協聯合鋼鐵企業、科研院所、技術服務機構等發起成立鋼鐵行業數字化轉型推進中心,數字化轉型工程建設邁向全新階段。
據中鋼協統計,目前,重點企業的機器人應用密度達65臺(套)/ 萬人,95%的企業將數字化轉型戰略融入企業發展戰略中,80%的企業已建設智能集控中心,81%的企業探索開展大數據模型應用。鋼鐵企業能源管理、安全管控、物流倉儲、生產過程優化等創新場景應用大幅增加。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在大會上表示,目前工業數字化轉型升級仍面臨系列挑戰,自上而下地貫徹力度大、進展快,自下而上的積極性、主動性還需進一步提升。工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著力點要深入到生產制造的核心部位,投放到生產制造及運營的各工序各環節中,創造高效應用場景,保障生產制造過程的智能控制和安穩優運行。
李毅中建議,工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應加快推動數字化、綠色化深度融合、協同發展,不僅要用數字技術建立完善綠色“雙碳”基礎工作,融合開展工業數字化綠色化技術改造,也要高度關注數字化的綠色低碳,數字化本身就要實現綠色化。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