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黑水污染物濃度高、懸浮成分多、碳氮磷比例失調等問題,小試條件下探索了采用倒置AAO-MBR工藝處理黑水的技術可行性,開展了水溫、水力停留時間、外加碳源和溶解氧對主要…
考察了以絲瓜絡為填料的反硝化生物濾池對生活污水中TN和TP等污染負荷去除的效果。結果表明,通過間歇運行的方式,在不加碳源的條件下,水力停留時間為24h,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為揭示太湖流域農村黑臭河流沉積物中碳、氮、磷營養鹽的垂向分布與污染特征,以無錫市周鐵鎮掌下浜(北段)為例,沿河流上游至下游共采集13個沉積物柱狀樣,分析總氮(TN)、總磷(…
目前中國污水處理行業仍處于初級階段,污水處理能力尚跟不上用水規模的迅速擴張,而全國城鎮污水處理率不高,對于農村而言仍沒有具體污水處理廠,按我國農村現狀,不可能按…
在對我國家庭廚余垃圾的組成及性質、污水管道設計、污水處理廠運行狀況的調查研究基礎上,初步探討了基于廚房垃圾粉碎機的家庭廚余垃圾減量及其對下水系統的影響。
以處理水產養殖水體中的含氮化合物為目的,采用氣提反應器,建立以聚己內酯(PCL)為碳源和生物膜載體的同時硝化反硝化(SND)系統(PCL-SND),研究其啟動過程及脫氮效果以及水力停…
全程自養脫氮(CANON)工藝就是基于短程反硝化技術發展起來的新工藝,主要目的是使亞硝化和厭氧氨氧化同時反應,通過控制反應器中的溶解氧的含量造成能使短程硝化與厭氧氨氧…
采用“厭氧/生物濾池/潛流人工濕地“組合工藝處理農村生活污水,系統穩定后表現出良好的凈污效能,其中TSS、COD和NH4+-N的去除效率分別為97.7%、89.6%和63.3%,但對TN和TP的處理…
以甘蔗渣為緩釋碳源及載體,負載硫酸鹽還原菌(SRB)處理含低濃度Cu2+離子的模擬礦山淋濾水,研究了緩釋碳源、pH、ORP、SO42-、COD等對礦山淋濾水中Cu2+去除效果的影響,并探討…
在污水處理廠的主要處理工藝段設置采樣點,采用在線監測儀,檢測空氣中惡臭及揮發性有機物(VOCs)的濃度,明確主要惡臭物質和排放源,研究惡臭及VOC在不同季節的逸散特征。
以冶煉廠為中心設定27個取樣點,檢測27個取樣點表層土壤中的Cr、Cu、Zn、Pb、As、Cd和Hg7種重金屬濃度,根據國家規定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值,使用單因子分析法、內梅羅污染指標分…
依據對9組持續20d/組的正交實驗(L9(34))結果直觀分析的極差值R變化情況考察,對稀土元素強化生物膜填料塔煙氣同時脫硫脫氮性能(重點對脫氮性能)的作用進行了分析研究。
采用羧甲基纖維素鈉(CMC)為包覆材料,通過原位修飾技術改性納米鐵(NI),制得羧甲基纖維素包覆型納米鐵復合材料(CMC/NI)。利用場發射掃描電鏡、傅立葉紅外光譜儀和X射線衍射儀…
溫度和碳源是影響污水處理廠反硝化脫氮效果的2個重要因素,通過對SPR-1型懸浮填料缺氧掛膜,并分別對活性污泥系統、懸浮填料系統和懸浮填料+活性污泥復合系統的反硝化效果及…
基于WR-CMAQ模型,結合長三角地區大氣污染源排放清單,設計9組預測情景,模擬分析上海市2012年7月臭氧生成與臭氧前體物(NOX、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放之間的變化關系。
根據國控污染源監測特點與環境信息公開的實際需求,提出了國控污染源監測信息公開情況評價指標體系。按照目標層、準則層和指標層3個層次,從完整性、規范性、一致性、及時…
傳統的污染源治理往往只注重點源,而在面源及湖泊內源污染治理方面明顯存在不足,亟需轉變思路與方法,統籌考慮全流域污染源的治理。
溫室氣體的大量釋放導致全球溫室效應日趨加劇。垃圾填埋場作為人類活動最大的甲烷(CH4)釋放源,其甲烷排放和控制技術的基礎研究對緩解溫室效應意義重大。
十四五開篇之年,我國大氣污染防治進入第三階段,VOCs治理任務…
自十三五規劃以來,全國掀起“VOCs治理熱”,尤…
5月31日,在經歷了廣泛征求意見、充分調研論證、反復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