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生物除磷的原理就是人為創造生物超量除磷過程,實現可控的除磷效果。整個過程必須通過創造厭氧與好氧交替環節利用聚磷菌的作用來實現生物除磷過程。
隨著環保形勢日益嚴峻,水污染治理要求越趨嚴格。2015年,國家出臺“水十條”,隨后各省市相繼出臺地方“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對于活性污泥法的供氧問題有很多研究,在活性污泥法中存在溶解氧臨界濃度概念,高于這一濃度,溶解氧對生化反應速度不產生影響,當溶解氧超過0.5mg/L時,活性污泥對氧的利…
硝化菌的培養相對于異養菌來講比較難,硝化菌的培養過程同時也是污泥的馴化過程。硝化細菌的培養應遵循循序漸進、有的放矢、精心控制的的原則,出水穩定后并逐步增加原水的…
硝化反硝化過程中,硝化作用的程度往往是生物脫氮的前提,其控制相對比較簡單;反硝化作用是生物脫氮的關鍵,其受諸多因素影響較大。
導 讀:在污水處理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污水問題,比如:COD、氨氮、TP等指標不達標,污泥膨脹、浮泥、活性微生物死亡等,當我們遇上這些污水運營的問題的時候,不妨…
傳統的生物脫氮工藝基本原理是在二級生物處理過程中,先將有機氮轉化為氨氮,再通過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作用將氨氮轉化為亞硝態氮和硝態氮,最終通過反硝化作用將硝態氮轉化…
在我國,隨著城鎮化、工業化建設的飛速發展和農業集約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人類活動引發的水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嚴重制約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甚至危及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在傳統的廢水生物處理技術中,泥水分離是在二沉池中靠重力作用完成的,其分離效率依賴于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沉降性越好,泥水分離效率越高。
水體富營養化是水體衰老的現象,氮、磷元素的大量排放會造成水體的富營養化,因此我國將總氮和總磷作為評價污水廠處理效果的重要考核指標。隨著“水十條”的頒布,總氮和總…
污水處理廠的正常運行是保證正常出水的根本保證。而對于污水廠進行科學有效的運行管理是保證正常運行的重要手段。其中,對于污水廠運行指標的定期、準確的監測,并對獲得的…
A/O法生物去除氨氮原理:污水中的氨氮,在充氧的條件下(O段),被硝化菌硝化為硝態氮,大量硝態氮回流至A段,在缺氧條件下,通過兼性厭氧反硝化菌作用,以污水中有機物作…
2019年5月,住建部、生態環境部和國家發改委等三部委聯合發布《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該文件將對未來三年污水處理行業產生重大影響。
近年來我國市政污水處理廠出水排放標準愈來愈嚴格,尤其對于總氮(TN)指標,部分地方要求出水排放標準甚至由原來要求的15 mg/L嚴格至10 mg/L。
通過污水廠前部設置的流量計、 水位計可得知進入污水廠的污水流量及渠內水深,再按設計推薦或運行操作規程設計的入流污水量與格柵工作臺數的關系,確定投入運行的格柵數量…
十四五開篇之年,我國大氣污染防治進入第三階段,VOCs治理任務…
自十三五規劃以來,全國掀起“VOCs治理熱”,尤…
5月31日,在經歷了廣泛征求意見、充分調研論證、反復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