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7年,力爭在四川打造一批零碳工業園區
【谷騰環保網訊】近日,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四川省生態環境廳聯合印發《四川省零碳工業園區試點建設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提出到2027年,力爭在全省打造一批零碳工業園區,在零碳路徑探索、場景打造、統計核算、管理機制和發展模式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激發新的增長動能,為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提供有力支撐。
四個重點領域
率先建設零碳工業園區
試點建設涉及哪些重點領域?《工作方案》明確,四川要以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以發展模式深度變革為支撐,分別圍繞資源加工、綠色高載能、外向出口、優勢產業主導等不同類型工業園區,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率先建設零碳工業園區。
值得一提的是,《工作方案》強調,可以優先推薦綠色發展態勢良好、試點條件較為成熟的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等“新三樣”等領域以及具備綠電直供基礎的園區,先行開展試點工作。
資源加工型園區。重點嚴控化石能源消費,推動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擴大電氣化終端用能設備使用比例。創新發展低碳零碳工藝流程和生產方式,探索推廣應用低碳零碳原料燃料替代、短流程制造、氫冶煉等顛覆性技術,實現傳統工業流程再造和生產工藝深度脫碳。強化園區內上下游耦合發展,實現產業循環鏈接。加快推廣應用低成本、高效率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建設二氧化碳規模化回收循環利用等示范工程。
綠色高載能型園區。重點推動產業集聚發展,積極承接發展符合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和環保、能效、安全生產等標準要求的綠色高載能產業,加快培育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集群。加強清潔能源就地轉化利用,探索水、風、光、氫等清潔能源“多能互補+自發直供+廣域離網”模式,建立新型能源體系與現代產業體系耦合發展機制,促進產業布局、空間布局、綠電布局匹配融合。
外向出口型園區。重點推動園區智慧能碳系統建設,引導企業建立健全能源和碳排放管理體系,加強能源消耗以及碳排放監測、統計和分析等基礎能力建設,提升數字化、精細化管理水平。支持園區內企業積極參與國際國內碳排放核算標準體系建設,打造“四川造”綠色低碳產品出口基地。
優勢產業主導型園區。支持因地制宜、因業施策探索優勢產業多元化零碳發展路徑,綜合運用節能降碳改造、清潔能源利用、資源循環利用等多種手段,加快推動園區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激發新的增長動能。
4條主要路徑
與兩種補充手段相配合
如何實現零碳工業園區的建設?
《工作方案》提出了六條路徑,以清潔能源規模利用、綠色低碳產業培育、綠色低碳技術支撐、智慧能碳系統建設為主要路徑,以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生態固碳和碳匯開發為補充手段。
清潔能源規模利用。探索發展“綠電直供”模式,強化電力資源匹配對接,創新實施“隔墻售電”政策,提高園區可再生能源直供和消費比例。因地制宜發展分布式能源系統,推進園區內部及周邊光伏、風電資源應建盡建,促進綠色能源替代。加快布局發展新型儲能,規模化應用先進儲能技術。大力發展綠色智能微電網。
綠色低碳產業培育。針對新興產業為主導的工業園區,加強產業延鏈補鏈強鏈發展,加快向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轉型。針對傳統產業為主導的工業園區,加快發展低碳原料、燃料替代技術,推動節能降碳升級改造,提升園區內企業和主要產品綠色低碳競爭力。針對清潔能源富集地區,依托零碳工業園區引導高載能產業轉移集聚,打造大規模清潔能源轉化基地。
綠色低碳技術支撐。加快綠色低碳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強共性技術攻關突破,強化綠色低碳技術供給,促進產業化應用。推動園區內新建建筑按照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標準設計建造。
智慧能碳系統建設。推動新興技術與工業深度融合,打造智慧能碳綜合管理平臺,實現碳排放管理的可視化、可分析和可追蹤。支持園區內企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改造,探索利用數字孿生技術打造虛擬工廠,強化園區內生產活動精細化、數字化管理。
碳捕集利用與封存。開展碳捕集和利用與工業過程的全流程深度耦合技術研發,打造碳捕集和利用示范工程。加大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和清潔能源融合的工程技術研發,開展礦化封存、陸上地質封存等技術研究,加快推動規模化應用,力爭實現捕集成本大幅下降。
生態固碳和碳匯開發。加快推動碳資產開發管理,對因技術、經濟或其他方面的限制而難以完全消除的碳排放,支持試點園區通過購買并注銷與其剩余碳排放量相等的碳信用產品,實現碳排放足額減量,多途徑實現零碳發展。
定期跟蹤評估
健全市場機制
為有序推動零碳工業園區試點建設,《工作方案》明確,各市(州)需提出未來3年在零碳工業園區建設方面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實施路徑,以及擬建設的重點支撐項目和各項保障措施,重點加強對評價指標的現狀測算和目標預測,指標目標值將作為考核評估的重要依據。
同時,四川還將建立跟蹤指導和中期評估機制,定期調度試點建設進展,試點建設期滿1年后組織開展中期評估,協調解決試點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對進展緩慢的及時調整出試點名單。
試點建設,離不開統籌推動。《工作方案》明確,各市州要立足本地區產業基礎和區位條件,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支持零碳工業園區建設工作措施。
省級工業發展資金要將零碳工業園區納入支持范圍。支持納入試點名單的園區積極爭取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用于零碳工業園區建設。支持納入試點名單的園區整體部署并規模化實施綠色低碳改造、設備更新、智改數轉等技術改造項目,在“兩新”支持政策中予以支持。
在健全市場機制方面,鼓勵省級相關產業基金與相關市(州)共同出資設立零碳工業園區建設專項子基金,以市場化方式加大對園區內重點企業、重大項目的支持。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共同搭建零碳工業園區建設投融資平臺,擴大綠色信貸、綠色基金、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等推廣力度,切實滿足零碳工業園區建設的融資需求。
此外,要加強與國際國內權威認證機構交流合作,共同參與四川零碳工業園區建設,探索推動零碳標準、評價方式和認證結果廣泛互信互認,提升四川省零碳標準體系認可度,降低企業零碳轉型成本。支持企業采用現行國際通用標準開展多維度零碳認證。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