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穎在中國水與衛生高級圓桌會議上的致辭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上午好!
在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會召開前夕,來自國內外知名的水利專家學者聚集在這里,參加全球水伙伴“中國水與衛生高級圓桌會議”,探討中國的水問題,我感到非常有意義。我謹代表全國政協對會議的成功召開,表示衷心的祝賀,向各位來賓表示熱烈的歡迎!
中國有句老話叫“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意思是說,我們雖然都是喝同一個地球上的水,但不同地域之間存在著顯著的差異。人們在與當地自然環境和諧相處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正在這些差異與特色,為不同地區的交流與合作提供了豐富燦爛的文化內涵。
在我們中華民族的遠古時代,大禹在治水過程中,由于將“堵”變為“疏”,得以國泰民安;在另一文明發祥地北非,古代埃及人根據尼羅河的定期泛濫,順勢灌溉農田,安得五谷豐登。這些人類與水的密切活動,延續到今天,形成了不同文明的廣泛融合。我注意到,成立于1996年的全球水伙伴,從2000年11月在北京召開第一次中國水問題研討會以來,90個月共在中國各地召開了38次會議,平均每兩個月就召開一次“水”的會議。可見我們的生命之水,對中國這樣一個超級人口大國來說,具有多么重要的現實意義。
眾所周知,中國水資源人均占有量非常少,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中國以占世界6%的可更新水資源和9%的耕地,養活全球22%的人口。換句話說,假如13億中國人使用的資源與發達國家持平,理論上則需要七個半地球養育中國。我想,這就是我們特有的基本國情,需要我們站在人類文明的高度,來解讀自然生態意義上的水。
伴隨著中國城市化、現代化進程的加快,目前,中國的水正面臨著短缺與污染兩大危機難點,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首先是水短缺。中國每年有1億~3億畝農田受旱,669座城市中有400余座供水不足,在32個百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有30個長期受缺水困擾,中國年缺水總量為300億~400億立方米。
其次是水污染。也就是本次會議的主題“水與衛生”——水的安全問題。資料顯示,當今中國年排廢污水達600億噸,超過上世紀80年代初的一倍以上,江河水系70%受到污染。長江干流六成河水遭污染,沿岸每年排入的污水高達200億噸,部分支流出現“水華”現象。城市水域受污染率達90%以上。農村,有34%的農民飲用不合格的水。
這些驚心動魄的數字告訴我們,中國的水危機已到了相當嚴重的程度,保護我們有限的水資源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因此,我們在治水的實踐中,要進一步轉變觀念,借鑒現代管理科學的有益經驗,開拓治水思路:既要考慮經濟用水、生活用水,又要顧及生態用水、環境用水;堅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從而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為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服務。為此,我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一、 擴大水問題在廣大民眾中的影響力
水涉及中國政府最關注的基本民生問題。我們的水利專家和學者要廣泛宣傳中國的水問題,在人水和諧的過程中民眾是主體,要讓廣大民眾具有更多與其利益相關的知情權和參與權。以政治文明促進生態文明,讓生命之水在陽光下運行。
二、 將中國建成機制完善的節水型社會
節約用水不僅可以減輕供水壓力,而且可以減少污水排放。不論是水資源短缺的地區,還是相對豐富的地區,不論是枯水年,還是豐水年,不論是鄉村農業,還是城市工業,都要節約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在節水工作中,要充分發揮水價等經濟手段的作用,調動全社會節水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三、 大力加強水污染防治和水資源保護
要協調生產、生活和生態用水,采取切實措施保證水的生態環境平衡發展,避免過量開采水源,防止水源枯竭。要重點保護好飲用水水源,確保民眾生活用水安全。搞好重點地區江湖水系的綜合治理,加快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努力實現污水資源化。
各位朋友:我想借今天水的國際研討會,特別宣傳一下我們中華民族的“水文化”。有的來賓可能已經看到了北京奧運會的“水立方”游泳館,長方形外膜遠觀起來很像一個個水分子按照不規則方式排列起來,3000多個這樣的“水泡泡”交融在一起,形成了這座游泳中心的美麗外表。她的創造構思,不但融進了現代科學水的分子式,還與北京奧運橢圓形“鳥巢”相呼應,詮釋了對中國傳統文化“天圓地方”“上善若水”的理解。
我們的先人老子所講的“上善若水”,就是將道德的最高境界喻為水的品性。因為,水能滋養萬物是德,水可遵循規律是義,水的浩大無盡是道,水的流向無畏是勇。我想,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對水的品性所做的最完美的總結與高度概括。
各位來賓:這次水的會議是我們加強與世界各國同行交流切磋的好機會,我衷心希望通過這次會議,為中國進一步改進水資源的管理出謀劃策,并把水資源領域的國際合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為水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作出新的貢獻。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云萬里天。最后,我預祝此次研討會取得圓滿成功,并祝各位來賓身體健康,在北京度過一段愉快的時光。
謝謝大家!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