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變生物農藥:無殘留無污染 難產生抗藥性
生物農藥防治蟲害的效果好、無殘留,而且不污染環境、對人畜安全無毒,也不會殺傷害蟲天敵和有益動物。使用生物農藥,害蟲和病原還難以產生抗藥性。
目前,北京固廢產業技術聯盟成員單位研發了蘇云金芽孢桿菌(Bt)生物農藥新工藝,所采用固態發酵法比國內Bt生產企業采用液體深層發酵技術更為綠色環保。
在這項工藝中,餐廚垃圾收集之后,用專用運輸車輸送到干燥車間;經真空干燥后,進行粉碎得到餐廚垃圾干燥粉。以餐廚垃圾干燥粉為原料,按照比例調配裝入混料罐中;混合均勻后得到固態發酵培養基。在高溫蒸汽滅菌、自然冷卻后,將其與準備好的菌種均勻混合,裝入固態發酵設備中。發酵完成后,經過真空干燥、氣流粉碎,得到Bt生物農藥原粉。再加入添加劑得到可濕性粉劑,經過壓制最后得到泡騰片劑。
此過程中,干燥所產生的氣體還被進行脫臭處理,使廢氣排放達到標準,確保空氣環境質量合格。
根據實驗數據,4噸餐廚垃圾可獲得1噸干燥粉,制備0.8噸Bt生物農藥;處理6噸餐廚垃圾,就可生產1噸Bt生物農藥。目前,每噸生物農藥的市場價為2.2萬元。年利潤十分可觀。如果在北京籌建一個年處理餐廚垃圾42萬噸的企業,那么一年可產Bt生物農藥7萬噸,年利潤為7億元。
利用餐廚垃圾發展生物農藥產業,有著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
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綠色蔬菜、綠色糧食正在走進人們的生活。以農副產品的下腳料為原料生產生物農藥,將其用于田間生產綠色農副產品供人們消費。如此循環,就形成了綠色經濟循環圈。而這一循環圈的關鍵,就在于成本低、質量好的生物農藥的生產。隨著高毒高殘留的化學農藥逐步被淘汰,生物農藥獲得了發展空間。2007年1月1日,我國全面禁止了甲胺磷等5種高毒農藥在農業生產中的使用,這意味著在未來3~5年內,高毒農藥的退出將給國內農藥市場留下100億元的缺口。
目前,我國生物農藥占農藥市場總銷售額的2%左右,主要銷售地包括天津、山東、江蘇、河北等。而這一比例在國際上為20%左右。
此外,要突破“綠色壁壘”也必須發展生物農藥。目前,發達國家針對中國入世紛紛調整和提高了產品進口的技術門檻,形成了“綠色壁壘”。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常常以農藥殘留不符合FDA標準而扣留從中國進口的食品,歐盟、日本、韓國也緊緊跟進,導致了我國農產品出口量的大幅度下滑。而Bt生物農藥適用于糧食、蔬菜、瓜果及林木上200多種害蟲的防治,對人畜安全無毒,是實現農產品安全生產與出口的重要保障。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