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凈化水反而成了污染源 凈水機市場難干凈?
購買凈水機原本是為了提高飲水質量,沒想到使用半個月后,凈水機里竟流出臭水。發生在我們身邊的這個消費投拆案例,折射出的是近幾年凈水機市場的重重亂象:炒作概念滿天飛,產品質量不過關,行業發展亟待規范。
典型案例
細菌嚴重超標
“凈水”竟不如海河水
顧先生是塘沽自來水公司的職工,特別注重飲水質量。去年8月26日他在塘沽一家電器商場購買了一臺安吉爾牌的凈水機。使用初期,一家人感到經過凈水機凈化的水確實清爽怡人。但半月后,顧先生驚訝地發現接出來的水有了臭味,“就是那種花盆里接到雨水的那種腥臭味,水拿到嘴邊就能聞到味,實在是無法喝下去。”
顧先生隨即聯系商場和售后部門。售后服務人員現場查驗后,決定為其更換一臺新凈水機。但新機使用不久,同樣的問題再次出現。出于職業的敏感,顧先生向自來水公司的專業化驗室進行咨詢,并取樣本送檢。化驗結果令全家人震驚,凈水機輸出的水質遠遠不如自來水,細菌嚴重超標,“細菌含量甚至超過了從海河里取回的樣水。”為此,顧先生與商場及廠家售后部門幾經交涉未果,遂向消協遞交投訴書。
塘沽消協接到投訴后,負責人第一時間與銷售商場的負責人取得了聯系,并組織生產廠家、代理商、商場的負責人進行調解。經過反復耐心地溝通和協調,經營方最終同意為消費者辦理拆機退款,全額退還顧先生貨款2000元,并額外支付2000元作為補償。
市場掃描
宣傳概念繁多 凈水機市場看暈消費者
近日,記者對新區凈水機市場進行了走訪調查發現,“凈水機”、“凈水器”、“直飲機”、“軟水機”、“過濾凈水機”、“營養活水機”……各種叫法滿天飛,品牌繁雜。
在塘沽解放路商業街附近一家家電賣場,記者看到銷售的凈水機有十多種,價位從幾百元到三四千元不等。記者詢問了一款采用反滲透技術的凈水機,銷售人員介紹說,此技術是目前過濾效果最強的過濾方式之一,不僅可以過濾掉水中的懸浮物、重金屬等雜質,還能過濾掉水中的可溶性固體、病毒、細菌等,可以達到非常徹底的過濾效果。而另一賣場的促銷員告訴記者,過濾效果太好的直飲機并不推薦使用,因為過濾過于徹底,會把水中含有的一些對人體有益的營養元素過濾掉,而他們的產品在過濾掉水中有害物質的同時,保留了水中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
記者注意到,這些凈水機有的采用納米抗菌能技術,有的采用反滲透技術,有的則是膜過濾技術或高密道技術,“親水膜”、“納米膜”、“軟化水”……宣傳口號更是五花八門。“看不懂,都說得挺神的。”正在挑選家用凈水器的張先生困惑地說,現在市面上的凈水器有很多概念,自己都不知道該怎么選了。
隨著人們對健康飲水的重視,近兩年來,凈水機行業迅猛發展,與此同時諸多行業弊病也暴露無遺。據業內人士介紹,該行業目前存在的問題是,產品質量不過關,售后服務差,品牌集中度不高。
據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水家電品牌有2000多個,但市面上常見的品牌只有100-200多個。有關調查顯示,有超過75%的人認為,目前的生活條件下,有必要考慮安裝使用家用凈水產品和凈水系統。
如此巨大的市場空間,涌入者自然不少。 “不過,這個行業中還有絕大多數是中小企業甚至作坊式的小工廠,無品牌、無售后服務、無質量保障的‘三無’產品充斥水家電產品市場”。上述人士表示,目前,擁有衛生部衛生許可批件的水家電產品生產企業有1000多個,但其中形成規模的品牌和企業較少,有技術開發實力的企業更是寥寥無幾。很多企業靠組裝、仿冒等方式生產。這種現狀導致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偽劣產品充斥市場,影響消費者對整個行業的信任。由于小品牌充斥市場,濾芯的技術瓶頸導致“二次污染”問題嚴重,質量安全問題和健康問題嚴重等制約了該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和品質的提高。
消費提醒
凈水機濾材是關鍵
據了解,去年4月全國凈水器及其系統國家標準工作組公布了凈水器國家標準,包括:《家用和類似用途飲用水處理裝置通用要求》和《家用和類似用途飲用水處理內芯通用要求》。《家用和類似用途反滲透凈水機》和《家用和類似用途超濾膜凈水機》標準此前也已出臺。這些標準對水處理裝置的定義、命名、使用性能、檢測等做了詳細規定,按照此項標準,飲用水處理裝置按功能可分為一般凈水器、軟水機、純水機、礦化水機、電解水機、消毒凈水機等。
專家提醒廣大消費者,買凈水器,要先了解凈水器的功能,再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選購。選購時還要看凈水器是否有“衛生許可批準文件”,同時要確定水質是否達到國家規定標準;凈水機產品過濾材質的使用期限也要多注意。因為凈水器的過濾材質在使用一段時間后會吸附較多的雜質,如不及時更換反而會造成凈化水質的二次污染。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