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責任報告失責 樂安河重金屬污染已成事實
樂安河重金屬污染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德興銅礦難咎其責。
然而,有關德興銅礦的環保問題,上市公司江西銅業在今年公布的社會責任報告里披露:“德興銅礦通過與加拿大PRA公司合作,利用HDS技術處理廢水,有效消除了重金屬的污染,使礦區周邊污染了20多年的大塢河徹底變清,大大改善了人居環境及下游的生態環境。”
沿河群眾的不安,在江西銅業的責任報告里被描述成“徹底變清”。實際上,關于德興銅礦對大塢河、樂安河的嚴重污染,學術界一直沒有放棄關注。
《地質學報》2007年第5期發表過一篇名為《德興銅礦低品位礦石堆浸場與大塢河流域土壤重金屬元素形態的環境特征》的文章,該文章研究認為:“德興銅礦由于多年的采礦積累了大量的低品位礦石和廢礦石,分別堆積在祝家村、楊桃塢和西源廢石場。為進一步對銅回收利用,廢石場多用硫桿菌和稀硫酸進一步噴淋礦石浸取銅,同時在這個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氧化酸性廢水。由于種種原因,德興銅礦地區環保設施運行效率不高,做不到對所有的酸性廢水進行處理后排放。因此祝家村廢石場的酸性廢水就通過排放、滲漏等方式排入大塢河中,大塢河含有的酸性廢水與重金屬嚴重污染了下游有關地區。”
《地質學報》2008年第四期《江西省德興銅礦礦區重金屬元素的環境效應》一文研究結果表明,由于大塢河流域土壤、水體中重金屬元素含量高,反映出礦區的人為活動導致重金屬在種植物中超標,故建議大塢河流域周圍居民在距離河岸較遠的土壤中種植作物,或者通過筑壩的方式減少含重金屬的河水對土壤的污染。
學術界的關注表明,污染事件真實存在,而記者的實地調查也見證了污染所造成的嚴重后果。但在污染事故被曝光后,江西銅業發布的公告卻稱,公司的“工業廢水、廢氣、廢渣全部達標排放,近期無任何突發性環保事故發生”。此后德興銅礦甚至在面對媒體時稱“德興銅礦開采歷史比較長,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被網友稱作穿越劇,把污染的責任推給了一千多年前的古人。由此可見,江西銅業的社會責任報告是一份過度包裝的“責任報告”,這份報告和現實之間,我們看到的卻是失責。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