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不達標的企業,都介紹過來!”
春節回到位于山東腹地的一個小縣城,本以為能遠離大城市的霧霾,卻哪里想到,在家一個禮拜,只有一天見到了太陽,其余六天都在灰霾繚繞中吃了睡睡了吃,灰霾營造出神話里的“仙境”幻覺,只是那味道著實有點難聞。
家鄉的灰霾,是由以下幾種截然不同的嗅覺層次構成的:整整一個冬天沒降過一滴水,灰塵隨著車流翻滾,吸一口,鼻子里會感覺到明顯的異物;與居民區近在咫尺的化工區,不舍晝夜地制造霧氣;比賽般一波高過一波的鞭炮聲,讓整個空氣中充滿了硫化物的味道;北方集中供暖燃燒了大量的煤炭,沒有供暖的農村燃燒煤球爐取暖,空氣中飄蕩著刺鼻的氣味……
這就是迥異于童年記憶中的現實。作為缺少水源的內陸山區,各種植物以及動物最可仰仗的水源就是老天爺。今年不知道為什么,老天爺憋著一口氣,沒下雨也沒下雪,干渴了近半年的冬小麥,幾乎都要風干了,一腳踩上去,略微還剩一點綠色的植物宛如枯草般簌簌作響。柏油路邊上的塵土,輕浮得隨時可以飄起來,在路上走不了三五步,鞋子上已經落了一層土。
某天我頂著灰霾去跟高中同學聚會。那些在大城市打拼的人,雖然自己仍然感覺頂著光環,但實際上滿臉憔悴;那些安坐在小縣城的同學,紅光滿面、悠然自得。有個高中同學,已經變成了我們縣分管招商引資的負責人。酒過三巡,回憶了痛苦卻也不乏美好的高中生活之后,言歸正傳拜托各位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城市工作的同學幫忙牽線搭橋,“你們那里不是管得緊嘛,那些環保不達標的企業、那些排放各種廢物的化工企業,總之一句話,那些不能在大城市開的工廠,都把它們介紹過來,咱們這里可以開啊!事成之后,我給你們發獎金!”他豪放地揮揮手,滿臉的疙瘩因為酒精的作用而不停跳躍。
我沒有這樣的門路,聽過算數。但看上去真有同學動了心思,跟這位“招財貓”打聽優惠細節,那個同學又揮了揮手,說:“稅收啊、土地啊,都有優惠,具體情況,我們具體來談,獎金少不了你的。”當即心下默然,不知道該說什么好。后來又聽其他同學說,這個小縣城最近幾年一口氣引進了六七十家大小不一的化工廠,那個與居民區幾步之遙的化工區,雖然通過了省里的環保驗收,但大家都不確定化工區排出的東西是否真的安全。
無休無止的鞭炮煙花,則讓家鄉的空氣雪上加霜。除夕之夜自不消多說,天色剛黑,便有零零星星的鞭炮聲,隨著時間逐步推進,鞭炮聲越來越大。等到春晚開始倒計時,四面八方的鞭炮同時炸響,那陣勢,好像要把屋頂掀翻一般,我把電視機的聲音調到最大,依然無法聽清楚主持人在說什么—雖然他們具體說了些啥并不重要。初一或者初二要燃放鞭炮“出行”,初五又要燃放鞭炮“祭火神”。剛上小學的熊孩子,被老師教育說“回家不要放鞭炮”,他以此為由約束我們,卻無法約束早已買好鞭炮的左鄰右舍,在他“不要放鞭炮、不要放鞭炮”的呼喊聲中,強烈的硫化物的味道從密封的窗戶中進入室內,引得熊孩子不停咳嗽—他有過敏性鼻炎,能感知空氣中任何細微的變化。
大年初一我開車出門,能見度不足10米。開車返回上海那天,老天爺竟然下了幾滴雨,那點雨水,甚至無法洗刷汽車上的輕塵,但密布的云層讓灰塵、霧氣、硫化物的混合體更加無法疏散,從后視鏡里看過去,被灰霾層層包裹住的家鄉,沒有起伏的山巒、沒有色彩的對比、沒有鮮活的面孔,像一個不真實的夢。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