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 不能光花錢不賺錢
在多數人看來,加強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就意味著賠錢。然而,記者日前在萬州區調查時發現,當地不少部門和干部卻轉變了這一看法。他們認為:加強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并不是只花錢,還可以賺錢。
其中,作為萬州工業發展“主戰場”的萬州經開區,目前正在調整產業規劃布局,決定在抓好汽車制造、紡織服裝、裝備制造、照明電氣、農副產品加工等主導產業的基礎上,把環保產業作為一個新的主導產業予以大力推動。
萬州區環保局、水利局、農委等部門在開展環境污染治理項目時,也以這些政府投資項目為依托,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吸引相關環保企業到萬州投資建廠。
在今年1月8日召開的萬州區委四屆五次全會上,市委常委、萬州區委書記徐海榮明確提出了“123”的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思路。
其主要內容是牢牢把握“穩中求進、改革創新”這一個核心要求,突出抓好面上保護、點上開發這兩項發展任務,全力做好維護穩定、改善民生、黨的建設這三項重點工作。堅持“面上保護、點上開發”,不僅要牢固樹立生態涵養保護理念、扎實推進環保“五大行動”、著力推進生態文明制度建設,還要在生態涵養發展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生態環保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才起步的環保產業:已在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上實現“雙贏”
重慶萬州在發展環保產業上雖然已有10余年時間,但該區的環保產業至今仍處于起步階段。
重慶萬州的第一家環保企業成立于2003年,那時候,該區衛生部門為解決棘手的醫療廢物污染問題,就興建了一家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場。2011年,該區為解決廢舊家電的處置問題,又引進了一家名為“中加環保”的電子廢物拆解公司。同年,該區為解決生活垃圾的處置問題,又引資開建了重慶萬州三峰垃圾發電站。
另外,該區為解決工業配套及工業廢物循環利用問題,也相繼引進了一批相關配套企業。其中規模最大的當屬為光伏企業大全集團配套的索科斯有限公司,其經營主業就是將收購來的廢舊易拉罐熔煉成鋁錠,供大全集團作硅錠生產原料。
這些環保企業不僅為重慶萬州治理環境污染作出重大貢獻,經濟效益也較為可觀。該區的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場,目前的醫療廢物處置范圍已覆蓋到重慶萬州、重慶云陽、重慶忠縣、重慶巫山、重慶巫溪、重慶奉節、重慶城口等“一區六縣”,年營業收入300多萬元。
重慶萬州中加環保有限公司的廢舊電子處置范圍,現在已覆蓋到整個渝東北地區,年拆解廢舊家電達50萬臺,年營業收入超過3000萬元。
預計將于今年10月建成投產的三峰垃圾發電站,日處理垃圾量可達到1200噸,不僅可將該區城鄉垃圾“打干除盡”,每年還可發電9000萬度。而索科斯有限公司在光伏產業最為紅火的2011年,年產值高達11億元。
具有市場大、政策好的優勢:發展生態環保產業大有可為
“國家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環保產業,為重慶萬州加快生態環保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重慶萬州區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重慶萬州提出打造生態環保產業,是根據全市“五大功能區域”戰略賦予重慶萬州的發展任務和發展要求,經科學調研后所作出的決策。
有專家將生態環保產業列為繼“知識產業”之后的“第五產業”。
生態環保產業是一項有著廣闊發展前景的“朝陽產業”。所謂生態環保產業,是指在國民經濟結構中,以防治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為目的而進行的技術產品開發、商業流通、資源利用、信息服務、工程承包等活動的總稱。生態環保產業具有跨產業、跨領域、跨地域,與其他經濟部門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的綜合性新興產業的特點。
國家高度重視環保產業發展,2010年,國務院把節能環保產業確定為加快培育和發展的7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統計數據表明,目前全國節能環保產業已成為一項發展迅猛的“朝陽產業”,產值年均增速在15%以上,到2015年,其總產值預計將達到4.5萬億元,有望成為國民經濟又一新的支柱產業。
重慶萬州所在的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重要水資源戰略儲備庫和長江流域重要生態屏障。徐海榮在接受采訪時多次強調說,涵養保護好庫區的青山綠水,不僅關系到重慶萬州自身發展,而且關系到長江中下游的生態安全,事關全市和國家大局。
用好用活生態環保產業發展的政策,是重慶萬州在加快生態環保產業發展中的又一有效舉措。
中央、市里和渝東北各區縣,每年都投入大量資金用于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去年光重慶萬州一區,投入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財政資金就超過4億元。
全市“五大功能區域”戰略,又將渝東北11個區縣納入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要求其首要任務是加強生態涵養與保護,提供農產品和生態產品,著力涵養保護好三峽庫區的青山綠水,建設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因此,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今后將會投入更大資金來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生態環保產業的市場也更加廣闊,發展速度將會更快。
全市“五大功能區域”戰略明確提出,把重慶萬州作為重點開發區加快建設,建成重慶第二大城市、三峽庫區經濟中心,重慶萬州既可作為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充分享受“多予不取”、“兩減兩不變四強化”等政策支持,又可作為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的重點開發區、重慶第二大城市和三峽庫區經濟中心,充分享受規劃、產業、土地等要素配置支持。同時,重慶萬州還擁有西部大開發、扶貧開發、三峽后續、全國對口支援三峽等政策優勢,發展機遇可謂“層層疊加”,這些政策均向生態環保產業發展傾斜,只要用好、用活、用足這些政策優勢,就不難培育形成生態環保這一新興產業。與此同時,重慶萬州還結合實際,深入調查研究,正在探索制定支持生態環保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促進生態環保產業科學發展、加快發展。
國家的大力支持,地方生態環保意識的增強,使得重慶萬州在打造生態環保產業上擁有更加廣闊的市場優勢,為加速推進重慶萬州生態環保產業提供了動力。
立足服務整個渝東北:多層面推動生態環保產業發展
“重慶萬州要立足服務整個渝東北地區,多層面推動生態環保產業發展。”徐海榮說,近年來,重慶萬州在用好資源、發展特色產業尤其是生態環保產業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現在重慶萬州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加快生態環保產業發展。
在產業培育和發展上,重慶萬州提出立足生態涵養發展要求,圍繞五大特色產業,重點發展汽車制造、紡織服裝、裝備制造、照明電氣、農副產品加工,突出抓好能源建材、特色化工等產業的改造提升,大力培育臨港貿易加工業和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
今年1月,重慶雷士照明有限公司與重慶萬州經開區簽訂投資協議,將在重慶萬州新增投資5億元,對現有生產線和設備進行全面技改,轉型生產LED燈盤、筒燈系列照明產品。這是今年重慶萬州在發展生態環保產業方面的第一個大型簽約項目。
重慶萬州響亮提出要在生態涵養發展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據介紹,重慶萬州提出圍繞整個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面上保護”的需求,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工程為依托,提高環保技術裝備、產品和服務水平。具體做法是:圍繞水土保護,繼續大力開展植樹造林、綠化長江工程,達到增加綠化、涵養水土的效果,又可以直接產生經濟效益,還可以為旅游等其他產業發展創造條件。圍繞噪聲治理,大力發展噪聲監測儀器、建筑用隔聲窗(墻)、車輛與工業設備減振消聲裝置、工業生產降噪技術與設備,以及噪聲治理科技研發等。圍繞污水處理,發展沉淀、過濾、萃取、吸附、微濾、電滲析等水處理單元設備和與水處理相配套的風機、水泵、閥門等通用設備和廢水深度處理、消毒設備,培育或引進提供污水處理工程承包和設備成套服務的企業,以及中水循環利用等。圍繞垃圾處置,發展垃圾分類處置、電子廢物拆解處置等,形成收集轉運、分選回收、焚燒發電、再生利用等流水線式產業鏈條。圍繞大氣污染治理,發展除塵脫硝、鍋爐改造、汽車尾氣治理、餐廚油煙凈化、揚塵霧化控制等技術和設備。圍繞農村面源污染治理,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發展生物制劑等環保農藥和生物有機肥、生物菌肥等,倡導發展綠色生態農產品,進一步推廣沼氣使用。
旅游業被稱為“無煙工廠”,重慶萬州提出,要充分利用區域交通優勢和旅游資源優勢,努力把重慶萬州打造成為三峽旅游目的地和重要集散地。
目前,重慶萬州已開通了高速公路、鐵路、機場和深水港口,正在修建沿江高速、萬利高速、渝萬城際鐵路、擴建重慶萬州機場等系列骨干交通網絡,今后將形成“八高八鐵一空一港”等立體交通樞紐。重慶萬州將利用自身交通樞紐優勢和三峽庫區旅游資源密集的優勢,以中國長江三峽國際旅游節為平臺,規劃建設重慶萬州“濱江環湖旅游度假區”、鐵峰山高山生態度假區、潭獐峽生態旅游度假區,依托重慶萬州大瀑布群等資源開發好瀼渡河特色旅游帶,將重慶萬州打造成獨具魅力的三峽旅游中心城市。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