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霾可有好方?臨沂三部門回應委員代表六問
圍坐一張圓桌,14位臨沂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和全國、省、市人大代表連續詢問,11位相關部門負責人一一應詢回答。10月28日,臨沂市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審議市政府關于全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情況報告,進行專題詢問。這場首次“劍指”大氣污染防治的專題詢問會雖然沒有激烈的唇槍舌劍、面紅耳赤局面,但11個職能部門被直奔主題、直指要害的連番發問,卻讓市民看到了政府治“霾”猛藥去疴的決心和刮骨療毒的勇氣。“干”,正是最管用的講話、最權威的表態。
市環保局:
30家企業 限期治理立案查處大氣 違法案件170起
>>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員張殿昌:
影響我市環境空氣質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當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最難落實的措施是什么?
趙志德:影響我市環境空氣質量主要有三方面因素:一是受傳統發展模式影響,能源和產業結構不合理。高耗能、高排放企業仍大量存在,僅城區外環線就有1000多家,且燃料主要以燃煤為主。二是城市發展較快,城市管理相對滯后,道路施工、建筑工地等方面數量多、管理較粗放,僅城區范圍內有施工工地318個,導致城市揚塵污染較為嚴重。三是機動車排氣污染突出,城區機動車五年來數量增長近3倍,加上西部物流城外來運輸車輛眾多,對空氣質量造成很大影響。
今年以來,針對突出污染問題,市委常委會專題研究提出了“大氣20條加嚴措施”。環保部門負責工業治理,重點對不能達標排放的企業,實施了“三個一批”措施,即限期治理一批、停產治理一批、關閉搬遷一批,明確時間節點和治理要求,達不到要求的一律停產整治或關閉搬遷。目前已對530家企業實施了限期治理,其中停產治理219家。
>>省人大代表,山東隆泰律師事務所副主任、黨支部書記程萍:
我市城區范圍內集中了一批火電、鋼鐵、焦化、建陶、化肥等高排放企業,比如華能電廠、三德特鋼、紅日阿康等,請問市環保局對這些重污染企業,采取了哪些針對性的治理措施?
趙志德:制定了《臨沂市重點行業大氣污染防治技術要點》,對火電、鋼鐵、焦化、化肥、建陶、耐火材料、石灰、水泥、頁巖磚、鑄造等10個重污染行業,按照行業特點和生產工藝,分別從原料、生產、公用設施建設、環保管理制度建設等四個方面提出了明確的污染防治技術要求,必須嚴格落實降塵除塵、脫硫脫硝等污染治理措施,確保污染物達標排放。
嚴格執行“三個一批”措施,即限期治理一批、停產治理一批、關閉搬遷一批。凡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及無組織排放廢氣不能穩定達到山東省大氣污染物地方排放標準的企業,一律實施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務或治理后仍不能達標排放的,一律實施停產治理,并強制斷電;停產治理后無法達標排放、整治無望的企業,堅決予以關閉拆除。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