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把垃圾留給南極和大海
“雪龍”船上130多名考察隊員每天要產生大量的垃圾,該如何處理這些垃圾可是個大問題。為了不把垃圾留給純凈美麗的南極和大海,考察隊和“雪龍”船實施了嚴格的垃圾分類管理。
![]() |
據“雪龍”船政委王碩仁介紹,“雪龍”船自1994年首次赴南極起就實行了垃圾分類管理。船上的垃圾主要分3大類:食品垃圾、可焚燒垃圾以及可回收垃圾。配菜間和食堂設有食品垃圾箱,每層住艙的垃圾站設有可焚燒垃圾箱和可回收垃圾箱。根據垃圾的不同分類,相應有著不同的處理方式。
其中,食品垃圾包括剩飯剩菜、茶葉渣、蘋果皮、西瓜皮等,這些垃圾必須倒入食品廢棄物收集桶中,它們將會被統一絞碎,再經過無害化處理后倒入海中。可焚燒垃圾包括廢紙、瓜子殼、廢舊衣服鞋襪,這些垃圾將會放入船上的焚燒爐里進行處理。可回收垃圾包括玻璃、鐵制品、煙蒂、廢塑料、塑料制品及塑料制品混合物,這些垃圾將和焚燒爐內的殘渣一起,裝袋后放入集裝箱內,最后隨船運回國內。由于這些可回收垃圾要“陪伴”“雪龍”船整個航次,因此船上對丟棄這些垃圾有著嚴格要求:入箱前玻璃瓶要清洗干凈,瓶與瓶蓋要分開,易拉罐要踩扁。
目前,國內實施垃圾分類管理尚在起步階段,“雪龍”船上嚴格的垃圾分類讓很多隊員一時間不太適應。但為了保護南極地區和海洋的環境,大家都在盡著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喝完盒裝牛奶后,把剩余的牛奶倒干凈,把吸管拔出,把盒子壓扁。吸管扔入可回收垃圾箱里,盒子則要扔入可焚燒垃圾箱里。
王碩仁告訴記者,在停靠外港期間,船上的垃圾箱將停用。所有個人產生的垃圾(除食品廢棄物)將由個人按照不同垃圾進行分類,并放到碼頭上不同的垃圾桶(根據顏色來進行區分,綠色表示為普通垃圾,黃色表示為可回收垃圾如易拉罐等,紅色表示為具有潛在危險垃圾如疫區食品等)。食品廢棄物一律倒入伙房的食品廢棄物收集桶中,由服務員集中處理到碼頭垃圾桶。
除此之外,我國在南極地區的長城站和中山站均已建造了先進的污水處理系統,并配備了專門的垃圾焚燒爐,對于不可焚燒的固體垃圾和不可降解的垃圾,都將帶回國內處理。內陸隊和維多利亞隊在野外作業時,垃圾也都將帶回船上統一處理。
在每次南極考察中,“雪龍”船去的時候滿載貨物,回來的時候也會裝載大量垃圾,目的就是不把垃圾留給南極和大海。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