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長制給豐樂河帶來生機
清明節后一上班,安徽省肥西縣豐樂鎮環保站長黃偉穿上膠靴雨衣,來不及喝口水,獨自下河撐起一艘小船,查探豐樂河水質水情。
小船順流而下,在河灣社區負責的河段,一坨坨水草簇擁在河面,黃偉立即撥通段長、河灣社區書記王於華電話,要求他帶人下河打撈,保持河道順暢潔凈。這樣的場景,是50多歲的黃偉幾乎每天都要重復經歷的片段。
在基層摸爬滾打30多年、擔任了近6年環保站長的黃偉,供職于安徽省肥西縣一座千年魚米之鄉古鎮——豐樂鎮,境內支流交錯的豐樂河穿鎮而過匯巢湖入長江。前幾年,豐樂河水質受上游排污及境內生活污水、垃圾隨意排放等因素影響,水質惡化荼毒魚蝦,屢屢低于Ⅲ類水質。
魚米之鄉若水不清魚不躍,豐樂便無靈魂。在周邊鄉鎮工業迅速崛起態勢下,擁有近6萬人口的豐樂鎮作為融入環巢湖國家級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一員,果斷確定以發展現代生態示范農業為主業,鐵腕推進水環境治理新常態。
鐵面無私促“河長”履責
2014年,豐樂鎮出臺《“河長制”管理工作考核細則》,對河流河道周邊實施“三清、兩拆、一堵”,即清理河道漂浮物、清除腐爛水草圍網養殖、清運沿岸垃圾;拆除河堤沿岸旱廁、拆除流域禁養區范圍內規模養殖企業;封堵排污口,徹底實現河道河面保潔。經費保障上,按照河道長度每公里年補助2000元作為村“河長制”工作經費。
在“河長制”考核中,對月考評中得分在90分以下且排名最后一名的村,或村所管轄河段出現污染事故并造成不良影響的,扣罰當月村支部書記、主任、村分工干部上交的年度履職保證金2000元。
盡管這些村干部都是老黃多年至交,但為了母親河的微笑,黃偉甘做不講情面的“惡人”。
2015年,黃偉在新華村巡河時發現一個違建碎石加工廠,在肖家橋村發現一處違建貨運碼頭,在路塘村水庫邊發現一座養殖場。經過一周明察暗訪,黃偉固定了影像證據與村民訪談記錄,呈給分管副鎮長。
“對這些頂風違紀者的處置,我一個小小站長實在扛不下來,需要鎮里出面亮劍動真格的。”黃偉說。
很快,這3個村河長責任人由鎮紀委誡勉談話,并要求責任人按期整改到位。期間3個村除其“河長制”工作經費被扣罰10%外,責任人根據事件影響惡劣程度,累計被扣罰履職保證金4400元上繳鎮財政,同時鎮上蹲點干部責任人保證金也全部被扣。
看到鐵面無私、作風犀利的老黃成天騎著電動車在河堤上巡查,10多個村自此再無違建出現。
去年財政收入僅2330萬元的豐樂鎮還利用環巢湖二期項目資金,拆除禁養區養殖企業21家,對境內豐樂河及其支流實施清淤護坡、退耕還林生態環境治理。2015年,豐樂鎮投資5000多萬元建設的污水處理廠投入運營,同時構建15公里污水管網系統建設,聯網各個拆遷安置點與自然村,日處理污水量2000多噸,徹底解決鎮區村民生產生活水污染問題。
截至2016年3月底,自實行“河長制”3年多來,豐樂河綜合整治生態效益顯現,企業全部達標排放,豐樂全鎮境內4條主要河流基本實現了河岸無垃圾、水面無漂浮物、河中無障礙物,一舉恢復河道防洪、排澇等正常功能,常年穩定保持在Ⅲ類水質標準。
尤其是豐樂河中味道鮮美的野生魚類逐漸多了起來,沉寂多年的沿岸傳統漁民紛紛劃船下河撒網重操舊業,勾勒出一幅“潺潺河流繞村莊,依依楊柳垂水面,水鳥流水相和唱,漁舟碧波躍魚蝦”的別樣鄉愁。
基層機構能力建設需加強
秸稈禁燒、河堤違建拆除、禁養區畜禽養殖戶搬遷,點多面廣、繁雜瑣碎、阻力大的農村環保工作,需要極大的智慧與耐心。老黃有時很迷茫。
在老黃看來,環保污染治理與美麗鄉村建設、“三線三邊”治理職能界定不清晰,造成行政資源不必要的浪費。如豐樂鎮對豐樂河分段推行“河長制”治理,從河坎灘涂、旱廁、菜地到河面垃圾、水草漂浮物等都必須清理,但河道整治在多個部門的考核范圍內,其實只要確定一家明確職責即可。
相比之下,食品、安監等系統在村一級均有專職信息協理員,有“探子”有“眼線”,且財政撥付補貼,監管觸角一旦能更靈敏地延伸到村落居委會,就能更及時地發現違法端倪并將其消滅在萌芽狀態中,避免違法行為坐實做大,從而增加執法成本和相應的違法整改成本。
另一個突出問題是,肥西縣環保局一些小額執法權下移到鄉鎮,但最大處罰力度僅為200~2000元,很多時候沒有威懾力,執法權延伸力度不夠,個別釘子戶拿環保站長“不作數”。
此外,當下鄉鎮環保站專業人才相當缺乏,鄉鎮環保站干部大多數是兼職。雖然基層工作經驗豐富,但環保專業性很強,隨著年齡增長,不繼續學習與接受再教育難以勝任。為此黃偉建議,上級在招錄公務員時應根據鄉鎮需求定向招錄,以避免人才專業不對口造成人力資源浪費。
黃偉認為,要讓鄉鎮環保工作生根成長,鄉鎮環保亟待補齊的短板很多,當務之急是增強能力建設,賦予鄉鎮環保人員一定范圍執法權限,保證村一級環保經費,以提高從業者積極性。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