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環保十大事件
圖為山東省環保廳廳長王安德(左二)在華能德州電廠督導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
圖為山東省環境信息與監控中心工作人員在提取水樣。
圖為環境監測人員攀爬煙囪旋梯前往采樣平臺開展現場監測。
圖為第七屆綠博會現場。
《山東省生態保護紅線規劃》共劃定陸域生態保護紅線區域500余個,占全省陸域面積的13%左右。
◆本報記者周雁凌季英德王學鵬
2017年3月,山東省環保廳在山東環境網站、@山東環境和“山東環境”微信公眾平臺發起了“2016年度山東環保十大事件”投票活動。
根據投票結果,“2016年度山東環保十大事件”日前正式揭曉。這十大事件體現了公眾關切、輿論關注,涵蓋了環境監管,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及環保產業等領域。
1明確黨委、政府及部門環保工作職責
2016年6月20日,山東省委辦公廳、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山東省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環境保護工作職責(試行)》,分別明確了各級黨委、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環境保護工作職責,并提出環保工作以“保護優先、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公眾參與、損害擔責”為原則,實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終身追責”制度。文件的出臺對各級各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形成推進環保工作的合力具有重要作用。
2劃定陸域生態保護紅線區域
經山東省政府批準同意,2016年9月18日,省環保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國土廳、省住建廳、省水利廳、省農業廳、省林業廳8部門聯合印發實施《山東省生態保護紅線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按照科學性、統籌性、強制性的原則,共劃定陸域生態保護紅線區域500余個,總面積為兩萬平方公里左右,占全省陸域面積的13%左右。根據主導生態功能,生態保護紅線區分屬生物多樣性維護、水源涵養、土壤保持、防風固沙4種功能類型。
《規劃》還確定了加強規范化建設、實施分類管控、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加強監測預警和執法監督能力建設四大任務,提出了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分工、嚴格考核制度、實施生態補償、強化技術支撐、擴大公眾參與6項保障措施,確保生態保護紅線區域性質不轉換、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責任不改變,做到不越雷池半步。
3《山東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出臺
《山東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于2016年7月22日,經省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自2016年11月1日起施行。《條例》緊密結合山東實際,對于推動全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引領、推動、規范和保障作用。
《條例》以全面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為核心,以生態優先、源頭控制、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為原則,以燃煤、工業污染、機動車船、揚塵、農業和其他污染防治為重點,為全面防治大氣污染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撐和法規依據。《條例》突出強調了標準引領、嚴格準入、強化監管、聯防聯控、生態補償等關鍵環節,理順了各級政府和部門的監管責任,增加了按日連續處罰的種類,提高了排污者的違法成本,對國家法律規定進行了細化和具體化,增強了其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條例》凝聚了立法機關、省直有關部門和全省環保系統的智慧,最大限度地形成了政府、部門、企業各層次的共識,體現了多元共治、重拳治污,稱得上是山東省“史上最嚴”的環境保護地方性法規。
4全面完成“十二五”總量減排任務
2016年2月,經環境保護部核定,山東省2015年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別比2010年下降12.8%、13.5%、18.9%、18.2%,均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十二五”總量減排目標任務。
“十二五”以來,山東省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創新思路,積極作為,污染減排工作穩步推進。
一是嚴格減排目標責任考核。省政府與17市政府及9個省直部門簽訂減排目標責任書,建立起全方位、廣覆蓋的減排目標責任體系,把污染減排作為領導干部科學發展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
二是推動重點減排項目建設。截至2015年底,脫硝燃煤機組裝機容量占比達86.2%,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燃煤機組達41臺。全面完成了“十二五”黃標車淘汰任務。新建污水處理廠133座,新增污水處理能力380萬噸/日。80%以上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和養殖小區配套建成廢棄物處理設施。
三是開展違規項目清理整頓。對全省7019個違規建設項目分類處理,對燃煤機組等重點違規項目全部采取超低排放改造或實施最嚴格排放標準,最大限度控制新增排放量。
四是著力形成長效工作機制。先后發布實施36項地方環境標準,建立基于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的生態補償機制,印發《山東省燃煤機組(鍋爐)超低排放績效審核和獎勵辦法(試行)》等文件。
5應用污染源在線監測數據行政處罰
山東省2016年10月出臺了應用污染源在線監測數據查處企業超標排污違法行為的規定,建立了超標查處程序,明確了以完整的證據鏈來實現對超標行為的判定和處罰。這一規定為各級環保部門更好地履職盡責、盡職免責提供了依據,推動了在線監測數據在環境執法中的應用,促進了企業自律和達標排放。
2016年,山東省環保廳直接查處兩家企業,其中對濱州鑫元水務有限公司利用在線監測數據按日連續處罰107萬元。這一案例作為省環保廳2016年唯一一起直接查處案例上報環境保護部,并參加全國優秀執法案例評選。
2016年,全省應用在線監測數據處罰超標企業116家,共計罰款5475.54萬元,應用污染源在線監測數據行政處罰工作取得新突破。
6威海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近年來,山東省威海市委、市政府把良好的大氣環境質量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中之重。出臺《威海市飲食業油煙污染防治辦法》,頒布實施《威海市環境總體規劃》,實施紅線管控,劃定了400多平方公里的一級管控區。
突出抓好“壓煤、抑塵、控車、治氣、增綠”等重點任務,53臺燃煤機組中有35臺完成超低排放任務,治理淘汰燃煤鍋爐301臺,實施并完成95個工業揮發性有機物和異味治理項目。淘汰黃標車、老舊車6.5萬輛,2500輛出租車全部改用清潔燃料。
強化建筑工地現場規范化管理,試點安裝了揚塵自動監測設施。加強露天揚塵管理,對全市128處裸露土地實行綠化整治。加強城市綠化建設,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8.72%。對廢氣超標企業進行約談并依法處罰,實行環境信用評價管理,定期發布“紅黑榜”,將環境不良行為企業納入黑名單。
2016年,威海市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成為山東省首個達標城市。
7出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2016〕31號)要求,山東省政府2016年底出臺了《山東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提出,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0%左右,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均達到95%以上。《方案》提出了開展土壤污染調查、農用地分類管理、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強化未污染土壤保護、加強污染源監管、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加強科技支撐七大工作任務。
《方案》從強化政府主導、完善政策機制,推進土壤立法、健全標準體系,強化監管執法、推動公益訴訟,加強社會監管、開展宣傳教育,加強目標考核、嚴格責任追究等5個方面明確了保障措施。《方案》提出,各級政府是實施本方案的主體,要制定并公布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確定重點任務和工作目標,明確部門任務分工,實行定期調度督促。
《方案》明確,分年度對各市重點工作進展情況進行評估,2020年對本方案實施情況進行考核,評估和考核結果作為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重要依據。
8水環境質量連續14年持續改善
根據《山東省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山東省省長與各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簽署了水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層層壓實責任,逐級傳導壓力。
全省各級、各部門按照省政府統一部署,堅持目標導向、考核導向、問題導向,全面取締不符合產業政策的“十小”企業,集中治理工業集聚區水污染,大力推進城鎮污染治理,積極防治畜禽養殖污染,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有效控制船舶港口污染,科學保護水資源、水生態,強化科技支撐,接受社會監督,全省水污染治理水平得到顯著提升。
2016年,全省水環境質量實現連續14年持續改善,水質優良水體比例達到62.7%,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到42.2%,均超額完成國家確定的年度目標任務,飲用水水源地、地下水和近岸海域水質保持穩定。
9@山東環境榮獲全國“政務微博矩陣協同共治獎”
新媒體時代的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使公眾的環境訴求日益高漲。這將深刻改變環保工作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進而促進環境管理和執法轉型。對環保部門來說,開設政務微博不是“面子工程”,而是體現其內在價值與服務精神的重要途徑。
山東省不斷完善省、市、縣(市、區)、鄉鎮四級環保政務微博工作體系,已形成近200個賬號組成的微博矩陣,上下聯動、左右呼應,線上互動、線下行動,傾力打造“三個平臺一個陣地”,即權威信息的發布平臺、與網民互動交流的平臺、宣傳教育科普的平臺和環境輿情引導的陣地,使政務微博成為常態化溝通政民關系、解決民意訴求、化解社會矛盾的利器,產生了強大的政務服務、輿論引導的聚合效應。2016年,全省環保政務微博共發布信息642809條,為網友解決3531件環保投訴。
由于全省環保部門的齊心協力和上下協作,2017年1月,在人民日報、微博、新浪網聯合主辦的“創新·協同·共治”政務V影響力峰會上,@山東環境榮獲2016年度全國“政務微博矩陣協同共治獎”;在“全國十大環保系統微博”中,@山東環境、@臨沂環境、@日照環境、@青島環保和@濟南環保分別位列第一、二、五、六、八位。
10第七屆綠博會成功舉辦
“生態山東建設高層論壇暨第7屆綠色產業國際博覽會”于2016年11月9日~11日在青島國際會展中心舉辦,以“發展綠色產業,建設生態文明”為主題,以“服務供需雙方、提高對接效率”為特色,為參展企業和“十三五”期間山東省重點污染源治理項目依托企業提供專業性、精準性對接平臺。160家國內外環保領域優秀企業參展,精心組織全省5000家左右重點污染源企業觀摩綠博會,結合山東省環境瓶頸問題組織召開了4場高層技術論壇和8場專題供需對接會,每場參會人員均爆滿。
據不完全統計,會上供需雙方對接次數近2000次,達成合作協議約200項,協議金額近100億元。通過舉辦綠博會,為全省推進節能減排、建設生態山東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