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目標正當紅,高科技從何發力?
更新時間:2021-07-13 16:18
來源:羅克佳華科技集團
作者:
閱讀:3042
.jpg)
7月13日,第十九屆中國國際環保展覽會在北京正式開幕,多種環保產品與服務云聚,水防治污染、大氣防治污染、土壤與地下水修復、固體廢物處理處置、生態修復與保護……環保與科技感結合,一場環保科技盛宴躍然眼前。
如今,國家將“203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作為戰略目標,并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雙碳政策的落地引起熱議,各行業紛紛積極布局。高科技從何發力,才能助推雙碳政策落地呢?帶著這一疑問,記者走進展區,決定一探究竟。
.jpg)
.jpg)
.jpg)
目前,碳數據核查需求與日劇增,數據的真實性、有效性至關重要。而區塊鏈技術,建立了一個共享數據庫,存儲于其中的數據或信息,具有“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開透明”等特征。基于這些特征,區塊鏈技術可以奠定堅實的“信任”基礎、創造可靠的“合作”機制,對于解決碳數據痛點有極高應用價值。
在眾多展位中,羅克佳華科技集團設置的碳專區,以一系列嗅探產品吸引多人駐足。現場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佳華的碳專區正是依托了區塊鏈技術。佳華長期聚焦區塊鏈技術,獲得多項資質認證和專利,承擔了世界銀行的節能融資項目等,為高能耗產業能耗和碳排放計量編制標準和技術規范。憑借深厚的區塊鏈技術積淀,佳華整合物聯網、人工智能,圍繞“云鏈共享平臺”,迅速建立碳鏈體系,主要功能包括“一鍵核算”“一鍵存證”,致力實現碳控排企業的數據真實可信、數據安全、及時有效、數據共享。
.jpg)
“一鍵核算”,通過物聯網智能終端,對生產過程、燃料消耗、項目基礎碳排放相關數據等進行實時動態采集,對配額余量等進行同步核算,實時輔助企業調整碳交易決策。“一鍵存證”,利用區塊鏈技術,給每一個關鍵數據包打上“標簽”,建立“數據賬本”,使數據不可篡改、全程留痕,確保“碳數據”的真實、安全。
而綠道綠碼產品,就是碳鏈體系的應用端,作用類似于“健康碼”,對能耗企業的碳排放情況進行比對衡量,為碳排放、碳交易等相關活動中的數據交互提供技術保障。
減少碳排放的基礎,是做實生態環境的治理工作。天藍、水碧、云清,是我們始終追求的目標。近年來,生態環境治理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地開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環保領域仍存在數據不通、污染不清、任務派發沒有落實等“痛點”問題,亟待解決。
隨著政策加強引領、科技飛速發展,生態環境建設高效轉型,向科學化、精細化精進,成為必由之路。在碳專區旁邊的智慧環保展示區,佳華展示了空氣質量微觀監測站、揚塵監測儀等硬件產品,三塊藍色大屏分別動態演示大氣聯防聯控管理平臺、水環境聯防聯控管理平臺、生態環境矩陣等監測監管平臺,可視化呈現環保數據應用與服務。“我們的智慧環保系列產品及服務,主要針對數據不通、污染不清、任務派發沒有落實等一系列行業‘痛點’,具體到大氣、水、固廢、危廢等污染領域。依托物聯網技術,全面接入空氣微觀站移動車載、無人機等多種前端智能設備,實現多源、多維、多參的環境數據接入,形成生態環境監測‘一張網’。依托云鏈數據共享平臺,打破數據孤島,實現數據共享交易。通過AI技術,精準識別各類環境違規行為,延伸、拓展‘道路控塵、工地控塵、露天控煙、水質控制’等不同生態環境場景,為政府提供監測監管、報警執法、運營維護、分析研判、決策支持、管理咨詢、綜合治理的一站式服務。目前,佳華已經為全國100多個地市提供物聯網數據運營服務,開發80余種AI算法模型……”
隨著科技融合度的不斷提升,環保行業正發生日新月異的深刻變化。以智慧賦能,以“雙碳”目標為創新方向,地球環保新局面值得期待。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