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組進駐長沙比亞迪:調查廢氣擾民事件
【谷騰環保網訊】長沙比亞迪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長沙比亞迪)廢氣擾民事件經媒體報道后,引起社會和業內人士高度關注。
5月8日下午,湖南省長沙市委、市政府成立調查組,組織政府職能部門、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相關專家,進駐比亞迪雨花區工廠展開調查。
廢氣來源到底是哪兒?
事件發生之初,部分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反映,廢氣是長沙比亞迪在建油漆廠導致。
一些網友在中國環境App上的爆料同樣指向這一源頭:今年4月以來,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正在建設的比亞迪工廠散發刺鼻氣味。
公開資料顯示,長沙比亞迪成立于2009年8月,公司位于長沙市雨花經開區內,目前由轎車(含電動轎車)、電動客車和電動卡車及專用車三部分組成,是比亞迪汽車最具戰略意義的新能源汽車基地,也是集團公司唯一同時擁有乘用車和商用車兩大類全系列產品的生產基地。
長沙比亞迪雨花區工業園于2012年投產使用,一期乘用車生產項目同步上線,二期項目已于2022年4月30日完成設備安裝,正處在調試階段。
從已經公開的材料及了解到的事實情況來看,廢氣來源并非“在建油漆廠”,而是比亞迪園區內邊生產邊進行技術改造的一期項目。
根據記者拿到的一份4月29日事件座談交流的錄音,長沙比亞迪環保方面負責人現場表示,一期項目于2012年4月取得環評批復,在2014年11月取得環保竣工驗收批復,設計產能20萬輛/年。
簡單來說,汽車生產包括沖壓、焊裝、涂裝和總裝等環節,即把鋼板焊接成車身,進入涂裝廠房進行表面噴涂,最后組裝零部件成整車。
“廢氣的產生主要是在涂裝車間。”這位負責人說,一期項目噴涂環節采用油性漆,噴涂廢氣選擇了水旋式漆霧除塵裝置處理后外排。
“水旋式是當時通行的一種處理方法,一期項目生產工藝比較落后,氣味的確存在。”他表示。
近年來,在接到周邊居民有關異味問題的不斷投訴后,湖南、長沙兩級生態環境部門都督促過企業進行整改。例如,長沙市生態環境局官網2019年公布的《長沙市省級環保督察反饋問題第四十七項整改情況公示》顯示,長沙比亞迪因噴涂車間生產廢氣排放的污染物影響附近居民生活被作為重點被投訴企業,被納入重點監管對象。
根據湖南省生態環境廳官網《2021年5月8日群眾信訪舉報轉辦和邊督邊改公開情況一覽表》,對于長沙市雨花區比亞迪制造廠涂裝車間油漆味嚴重、影響居民生活問題,經聯合調查核實,情況基本屬實。當地要求公司在當年7月前新增廢氣處理設施。2021年8月底,長沙比亞迪新建一套RTO設施投用,之后監測結果顯示,VOCs排放濃度有所降低。
為了進一步提升工藝水平,長沙比亞迪以技術改造的形式于2022年2月取得環評審批,在現有一期項目的東面預留用地建設沖壓二期車間、焊裝二期車間、涂裝二期車間3個生產車間。
同時,對現有工程涂裝車間生產工藝和廢氣處理措施進行“以新帶老”。
長沙比亞迪稱,二期項目會大規模使用水性漆的生產工藝,VOCs采用目前環保標準下最好的處理方法進行設計。“這個項目現在還沒有投入生產。”上述負責人表示。
那么,為何一期項目已經投產10年的長沙比亞迪會在今年4月集中發生廢氣擾民事件?
“工藝相對落后的一期項目生產量由原來的200多輛/天增加到900多輛/天。產量猛增,處理措施雖經改造,但還跟不上廢氣排放較以往成倍增長的態勢,一旦氣象條件不利,周邊居民受影響在所難免。”一位熟悉企業內部情況的人士告訴記者。
記者查詢比亞迪4月產銷快報發現,4月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06,042輛,同比增長313.2%。其中,DM車型銷售48072輛。銷售成績喜人,雨花區工業園是比亞迪DM車型的主要生產基地。
此外,根據長沙市生態環境局公布的《2021年長沙市重點企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情況公示表》,長沙比亞迪應于2022年5月前完成客車廠涂裝車間底漆、中涂、面漆改用水性漆。
涂裝車間是否已完成原料替代?記者聯系長沙比亞迪相關負責人進行核實,但這位負責人一直未明確回答,只說新水性漆線已建好,正在調試。
廢氣是否達到排放?
從2019年開始,國家對于揮發性有機物先后出臺《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控制標準》(GB 37822-2019,以下簡稱《標準》、《2020年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方案》以及《關于加快解決當前VOCs治理突出問題的通知》。其中,《標準》于2020年7月1日起全面執行,VOCs相關要求日趨嚴格。
長沙比亞迪5月7日晚發布聲明說,園區排放符合國家相關法規及標準。長沙市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沖壓、焊裝、涂裝技改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以下簡稱“技改環評報告”) 也顯示,現有工程排放都為“達標”。
按照國家要求,已核發國家排污許可證的排污單位,應開展自行監測,并將檢測報告公示。
今年3月的一份企業自測廢氣檢測報告顯示,長沙比亞迪各項廢氣指標符合《表面涂裝(汽車制造及維修)揮發性有機物、鎳排放標準》(DB43/ 1356-2017)。
今年4月以來,居民不斷投訴長沙比亞迪廢氣擾民問題后,長沙市生態環境局雨花分局執法大隊到現場進行監測,也顯示監測達標。
但周邊小區居民認為,在監測時間上,企業自行監測提供的報告避開了刺激性味道最重的時間。
那么,該如何解釋一次次監測達標,居民難以忍受的矛盾現狀?
對此,技改環評報告2021年曾經指出長沙比亞迪的相關情況:雖然現有工程污染物排放滿足相關標準要求,并且各污染物防治措施均落實了“湘環評[2012]108號”批文要求,但是,隨著《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汽車制造業》(HJ971-2018)等標準、規范的實施,汽車制造業環保要求進一步提高,噴涂廢氣排放濃度雖滿足標準限值要求,可“噴涂廢氣僅對漆霧采取了水旋濕式漆霧凈化措施處理,揮發性有機污染物未采取處理措施”不符合HJ971-2018推薦的可行性技術要求。
HJ971-2018推薦可行性技術要求規定:2012年投產的一期項目整個涂裝廢氣在現行環保要求下,漆霧需經過處理、高效過濾、吸附、燃燒等處理流程;揮發性有機物需通過吸附+熱力焚燒/催化燃燒等處理流程。
而技改環評報告指出,涂裝車間中涂、面漆廢氣經簡單水旋濕式漆霧凈化措施處理后外排;底漆、中涂、面漆三個烘干室廢氣經直燃處理后與噴涂廢氣合并外排;電泳車間廢氣更是直接無組織排放。
對此,長沙比亞迪負責人表示,電泳車間廢氣也經過了水旋處理,只是去除效率較低。
同時,實際處理措施也與《2020年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方案》要求有出入。《方案》明確,應組織企業對現有VOCs廢氣收集率、治理設施同步運行率和去除率開展自查,重點關注單一采用光氧化、光催化、低溫等離子、一次性活性炭吸附、噴淋吸收等工藝的治理設施,自查工作于2020年7月15日前完成,并應“對達不到要求的VOCs收集、治理設施進行更換或升級改造”。
據4月29日錄音,長沙比亞迪于2020年10月開始在廢氣處理后段加建一套蓄熱式熱力焚化爐(RTO),2021年8月底投入使用。一位研究VOCs處理技術人員認為,由于并未嚴格按HJ971-2018推薦的可行性技術要求進行升級改造,在近期產量大增的背景下,處理短板便暴露出來。
比亞迪如何回應?
5月7日晚間,記者從接近比亞迪內部人士處獲悉,長沙比亞迪廢氣擾民事件已引起總部高度重視,并連夜召開會議調度。
同日晚,長沙雨花區區委副書記郭四軍與居民進行了現場溝通。
5月8日上午,記者聯系比亞迪總部相關負責人,對方稱,排放是達標的,其他問題上級部門沒有明確的指示,不便發聲。
記者得知,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此次公眾事件,于5月8日上午召開會議,對相關工作進行部署。雨花區委常委會也召開緊急會議,研究長沙比亞迪工廠污染事件。當天下午,長沙市調查組入駐調查。
記者從相關人士處得知,雖然成立調查組5月8日下午才宣布,但是有關部門在前期已經做了大量調查工作。
一位小區居民告訴記者:“社區告訴我們,比亞迪現在已經停產,這幾天味道小了很多。”
目前,調查正在進行之中。
多位專家表示,對此事件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在環保標準日趨嚴格的大背景下,除了要及時按照要求對轄區內重點企業進行環保設施升級改造外,更重要的是反思要讓城市規劃與功能安排更加合理。否則,長沙比亞迪廢氣擾民事件不會是最后一例。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