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設提速,渣土堆場環境管理必須跟上!
【谷騰環保網訊】近期,某地環境信訪案件中與渣土堆場環境有關的投訴占比上升,內容涉及揚塵污染莊稼、菜地、樹苗、居住環境,造成河道淤塞,頻繁的道路沖洗危及騎行安全等。這提醒我們,隨著城鄉建設加快,渣土量大幅增加,渣土堆場的生態環境管理必須跟上。
近年來,各地能夠供工程建設方堆放泥渣土的地方越來越少了,特別是隨著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推進,大部分城市的建設工程開挖土方都得運到城外堆放。如筆者所在縣城郊外就形成十多個規模不等的泥渣土堆場。由于防塵措施不到位,導致周邊的水稻田秧苗、樹葉、蔬菜等經常蒙上一層厚厚的灰塵,附近居民也無法在戶外晾曬衣服。渣土堆場被雨水沖刷下來的泥沙會對河道造成堵塞,危害防洪及排澇。
筆者調查發現,渣土堆場之所以出現這些問題,一方面,是因為堆場選址存在隨意性,大部分場地未經硬化,沒有配備圍擋、噴淋等設施。堆積如山的渣土使原有水系流徑受阻或改變流向、土地自然生態系統受破壞。有的施工單位對渣土堆放揚塵管理重視不夠,認為農村生態環境好易消納。加之有些地方把管理力量重點放在企業,存在對堆場管理不到位的問題。
另一方面,施工方有意逃避監管,泥渣土外運作業大多選在夜間,正是監管的“盲點”時段,有的施工方不對裝卸渣土車輛采取噴淋、渣土覆蓋措施,堆放后又不及時進行綠網覆蓋。此外,渣土堆場管理還存在監管職責交叉問題。渣土堆場一般是地方城投公司經營,城管部門認為不在其管理區域內,而運送渣土車輛只有交管部門才管得住。
筆者認為,城鄉建設要發展,渣土堆場必須規范,監管必須跟上。
加強源頭監管。堆場選擇應從地方建設規劃用地功能出發,服從項目管理,建立渣土堆場用地報批備案制度。被確定為渣土堆場的地塊,應評估其對周圍生態環境可能產生的影響,給出減少或消除環境影響的措施。盡量選擇已征待用的土地地塊作為臨時渣土堆場,減少對灘涂、濕地、旱塘庫區、農田等的隨意占用。
加強閉環監管。堆場一經啟用,就必須按要求設置標志,配備圍擋、護欄、攝像頭等設施。實施泥渣土裝、運、卸、堆各環節閉環管理,渣土車裝卸兩端要對出運車輛進行噴淋除塵處理,渣土運送過程要嚴密覆蓋,入場渣土要及時用綠網封蓋,確保渣土不裸露,并對堆場渣土適時實施噴淋降塵。
加強協同監管。地方政府要明確渣土堆場揚塵監管責任主體及其職責,明確各相關部門協調管理的具體要求,建立協同管理制度,確保責任落實到位。建立渣土堆場點位工作管理臺賬,便于適時監管追蹤。加強夜間渣土施工監督檢查,加強渣土場工況監督,發現違法違規行為要嚴厲處置。
做好渣土利用與處置。解決渣土產生與利用信息不對稱問題,及時發布渣土消納利用信息。對長期堆積的泥渣土,可根據城鎮和社區環境整治需要,就地進行綠化植樹、修復生態,配套相關設施,整治為口袋公園、群眾文體場所等。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