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優良水質河長占比七成以上
【谷騰環保網訊】“我忍不住打印了一張去年在雁棲湖隨手拍到的美景圖跟大家分享,你們看這天空藍、湖水清、生態美的畫面,讓人心曠神怡。近年來,在全社會共同努力下,北京這樣的場景越來越多,身邊的美景也越來越常見。”在日前舉行的《2023年北京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劉保獻舉著一張美景圖,與記者分享。
水質好不好,影響著公眾的生態環境幸福感。《公報》用數據“說話”,顯示北京水環境質量不斷改善。2023年,北京市監測五大水系河流共計105條段、長2551.6公里,其中Ⅰ類—Ⅲ類優良水質河長占比達71.3%,較2019年增加了16.2個百分點,連續3年無劣Ⅴ類河流。
2023年12月,雁棲湖入選生態環境部第二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美麗河湖,是‘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代名詞,是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在水方面的具體實踐。北京市繼密云水庫獲評生態環境部首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后,去年雁棲湖再次榜上有名。”北京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處處長黃斌介紹。
建設美麗河湖,核心是改善水環境質量、保障河湖生態用水、保護生物多樣性,進而為人民群眾創造更多美好的生態環境。
黃斌表示,打造美麗河湖,北京市主要采取4項措施。高標準管水。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嚴格落實河湖長制,加強水生態空間管控。自2020年以來,《河湖水生態空間劃定及管控規劃技術指導意見》《北京市加強水生態空間管控工作的意見》等多個文件出臺,從制度法規層面嚴守防洪安全底線和生態保護紅線,確保水生態空間面積不減少、功能不降低,努力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長效發揮行洪蓄水等基本水利功能和生態保育等綜合生態功能,保障流域防洪排澇安全和水生態安全。
高要求治水。全市流域內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入河排污口全部納入常態監管,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雁棲湖水質穩定保持Ⅱ類—Ⅲ類。
高品質保水。累計補水數億立方米,使地表和地下水生態協同修復,實現“藏水于地”。
高質量護綠。開展雁棲湖上游濕地小流域恢復和治理,統籌水土流失防治、面源污染控制和人居環境改善,建設濕地6.1萬平方米,調查記錄動植物物種209種,雁棲湖水生態狀況達到良好水平,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不斷提高。
為推進美麗河湖建設,打好水環境保護工作基礎,近年來,北京市堅持“三水統籌”,持之以恒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落實河長制,推進水環境質量不斷改善。
具體包括:接續實施4個污水治理三年行動方案,全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7.3%;健全入河排污口長效監管,完成全部違規排污口整治,全市1.5萬余個排口全部納入常態化監管。實施水生態區域補償政策,完善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補償內容,以經濟手段撬動全市水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持續實施河湖生態補水,充分利用本地水、外調水、再生水等多水源,通過永定河、潮白河等流域生態補水,五大主干河流連續3年全部實現“流動的河”并貫通入海。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聚焦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以美麗河湖建設為抓手,促進‘人水和諧’。一是加強水資源保護。加強密云水庫、官廳水庫等水源保護,持續推進鄉鎮級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劃定,提升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二是深化水環境治理。補齊農村污水治理短板,加強汛期污染防治,健全入河排污口長效監管,以更高標準推進水環境質量改善。三是提升水生態保護水平。完善水生態監測評價,持續實施流域生態補水,推進受損河湖水生態保護和修復。”黃斌說。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