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全國空氣質量發布,PM2.5平均濃度同比上升8.9%
【谷騰環保網訊】5月全國空氣質量“成績單”近日出爐。生態環境部監測數據顯示,5月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六項指標濃度呈現“三降兩升一持平”趨勢。O3平均濃度為15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1%;SO2平均濃度為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5%;NO2平均濃度為1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2%;PM2.5平均濃度為24.5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8.9%;PM10平均濃度為46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4.5%;CO平均濃度為0.7毫克/立方米,同比持平。
從168個重點城市來看,唐山、開封、天津等20個城市空氣質量較差;海口、拉薩、昆明等20個城市空氣質量較好。
空氣質量后20,河南10地、河北3地
5月,168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較差的后20個城市所在省份較為集中。河南省共有10地進入,數量最多;河北省有3地進入后20。兩省城市占比超過一半。
與4月空氣質量較差的后20個城市相比,5月河南新增加了7個城市。空氣質量較差的原因或許與當地存在揚塵污染、秸稈焚燒、移動源監管不到位等問題有關。
記者梳理后發現,今年春節以來,河南已兩次公開約談空氣質量排名靠后縣(區),旨在督促相關地方緊扣突出問題,進一步強化攻堅舉措。會上,被約談區(市)負責同志作表態發言,并簽署了約談紀要。
除河南省外,河北省部分城市空氣質量表現也不容樂觀。在5月空氣質量較差的后20個城市,河北省有3地進入,部分城市排名靠后,分別是唐山市倒數第1位、廊坊市倒數第4位、保定市倒數第16位。上述3地系今年首次首次進入空氣質量較差的后20。
2024年,唐山市空氣質量創造有監測數據以來四個“歷史之最”,即綜合指數最低(4.242)、優良天數最多(277天)、重污染天數最少(2天)、168個重點城市排位最好(倒44),實現連續3年穩定退出全國后25位。這說明近年來唐山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空氣質量得到持續改善。但今年5月,唐山在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倒數第一位,反映出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復雜性和長期性,既要鞏固既有治理成果,更需針對新情況新問題精準施策,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持續鞏固提升空氣質量。
同處京津冀地區的北京市和天津市,近兩個月空氣質量也出現反復。4月天津在空氣質量較差的后20個城市中位列倒數第15位,5月天津排名持續下滑,位列倒數第3位;5月北京市相關指標出現上升,具體表現在PM2.5濃度為29.7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6.8%;O3濃度為210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4.5%。
四川6地PM2.5濃度較高
5月,168個重點城市中PM2.5濃度較高的后20個城市依次是襄陽、內江、綿陽、開封、淮南、荊門、隨州、德陽、許昌、漯河、南充、鶴壁、阜陽、自貢、周口、商丘、唐山、廊坊、資陽和鄭州市。
其中,四川省有6地進入,分別是內江、綿陽、德陽、自貢、資陽、南充。上述6地4月均未進入PM2.5濃度較高的后20,短短一個月,全部進入后20,且內江、綿陽位列倒數前3位,反映出四川當前的大氣污染防治形勢不容樂觀。
面對壓力,四川相關地市密集安排部署空氣質量提升相關工作。6月17日,內江市召開2025年空氣質量0.1微克攻堅行動動員會,全面部署大氣污染防治攻堅工作。會議詳細部署了全市2025年空氣質量0.1微克攻堅六大行動;6月12日,綿陽市召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推進會議,會議指出,全面啟動實施“0.1微克”專項攻堅行動,持續用力推動大氣污染防治各項措施落地見效;6月12日,資陽市召開全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推進會議,會議要求,全力以赴打好“0.1微克攻堅戰”,全面落實《夏季空氣質量提升方案》,加強會商研判、科學精準管控、措施閉環管理。
除四川外,湖北省也有3地進入PM2.5濃度較高的后20,分別是襄陽、荊門、隨州。除襄陽外,荊門和隨州已連續2個月進入PM2.5濃度較高的后20。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完成大氣污染防治攻堅目標任務,時間緊、任務重。部分地區空氣質量排名出現波動,更需緊繃大氣污染防治這根弦,在工作舉措上精雕細琢、靶向發力,聚焦薄弱環節精準施策、補齊短板,確保攻堅目標如期實現。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