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膜法
乳狀液膜技術是20世紀60年代末開發的新型分離技術。1987年,奧地利的Draxler等科學家采用液膜法,從粘膠廢液中成功地回收了鋅,液膜分離技術才進入實際應用階段。
梁舒萍等用煤油-檸檬酸乳狀液膜體系,對含鉛100 mg/L的水樣處理后,鉛去除率可達94%;而Biehl等和Christensen等采用了二苯并-18-冠-6(王冠醚)作為萃取載體,具有較高的選擇性及提取率,但是這種載體價格較為昂貴,很難應用到工業過程中去。魏振樞等選擇磷酸三丁酯(TBP)作為萃取載體,Span 80、LI13B作為乳化劑,對鉛濃度為6.04×10-4mol/L的廢水溶液進行優化處理,鉛濃度可降至6.14×16-6mol/L,萃取率達99%以上。
另有文獻報道,在室溫下,使用十二烷基苯磺酰胺喹啉在pH=7.9時,可近乎完全萃取鉛離子,單級萃取率可達98%。此外,以Span 80-煤油-液體石蠟-NaOH液膜體系分離水中的鉛,初始濃度為50mg/L的鉛溶液,經處理后鉛濃度可降至1 mg/L以下。
乳化液膜具有選擇性專一、傳質通量大及流動性好等特點,使之適于含鉛離子的工業廢水的連續處理。液膜法處理含鉛離子廢水,既凈化了水質,又富集回收了金屬離子,起到雙重功效。但由于液膜技術難度大,用于制備乳化液膜的表面活性劑品種少、性能差、破乳技術不過關等,都阻礙了該法的工業化。目前,國內已對含鉛廢水的液膜處理方法進行了研究,但普遍停留在實驗室階段。今后在加強表面活性劑的開發工作中,應盡量不局限于模擬水而與工業廢水接軌,使液膜技術真正應用到鉛的工業廢水的處理中。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