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重金屬污染與濕地的保護
濕地具有保護水源、凈化水質、蓄洪防旱、調節氣候、控制土壤侵蝕、保護海岸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等重要生態功能,被譽為“地球之腎”、“天然水庫”和“天然物種庫”,與森林、海洋并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濕地也是黃河河流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黃河源區、黃河灘涂以及黃河口有大量濕地。濕地在維持生態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屢見報端,而專題研究利用濕地在治理黃河重金屬污染方面的報道尚未多見,本文擬從此角度就利用濕地緩解黃河重金屬污染問題進行綜述。
1、黃河重金屬污染現狀
在當今環境問題中,水環境污染的問題難以避免,水體污染治理已成世界性的難題,黃河也不例外。據統計,由于大量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黃河,黃河口的19條河流中有7條受到嚴重污染,黃河河口濕地16%的河流受到重金屬鎘的污染。大量超標廢水排入河中造成嚴重的水體污染,河中魚蝦絕跡,農民守著水卻無法灌溉農田,更為嚴重的是一些沿河村莊身患癌癥的病人明顯增多。
污染水體的重金屬主要有汞、鎘、鉛、鉻、銅等。重金屬對人體危害甚大。飲用水中含有微量重金屬,即可對人體產生毒性效應。有些重金屬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轉化為毒性強的難以被微生物降解的重金屬化合物(如汞轉化為甲基汞等)。另外,重金屬具有累積效應和不易排泄的特性,往往隨著食物鏈的生物放大作用,逐步在生物體內累積、放大,最后進入人體。農產品、畜產品、水產品都有富集重金屬的特性,特別是魚、貝類,富集程度更高。黃河是重要的飲用水源,如其中的重金屬處理不當,將嚴重影響兩岸人民的身體健康。黃河重金屬污染治理勢在必行。
2、濕地對水質的凈化作用
水生生物對重金屬有很強的富集能力,千百年來,濕地一直是地表水體凈化的加工廠。據測定,在濕地植物組織內富集的重金屬濃度比周圍水中的濃度高出10萬倍以上。濕地水質凈化的另一重要功臣是濕地中的微生物。有研究報道,用于吸附重金屬的微生物主要有細菌和真菌兩種。另據英國《泰晤士報》近日報道,濕地是汞的定時炸彈。如果遇到天然大火,濕地會釋放出聚積了數百年的毒素,而這些毒素就是濕地植物積聚了數百年的汞。
正因為如此,人們常常利用濕地植物的這一生態功能來清除污水中的這些“毒素”,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與其他方式相比,利用濕地處理重金屬污染具有經濟高效的特點。黃河流域有大量濕地,黃河濕地將在維持黃河的生態平衡、保護兩岸人民的身體健康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3、黃河濕地現狀
黃河濕地資源十分豐富,主要包括黃河源區濕地、諾爾蓋草原區濕地、寧夏平原區濕地、內蒙古河套平原區濕地、毛烏素沙地區濕地、三門峽庫區濕地、下游河道濕地和河口三角洲濕地。這些濕地中,有的享有“中華水塔”之美譽,有的水豐草茂,沼澤星羅棋布。
由于以前人們錯誤地將濕地視為滋生疾病、孕育災害的荒灘,黃河濕地的開發利用長期處于非理性、無序化和掠奪式狀態,過度開墾、圍海造地時有發生。再加上氣候變暖,降水減少以及大量污水涌入濕地,造成大批植被和生物死亡,黃河流域濕地的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以位于黃河源區的瑪多縣為例。瑪多縣平均海拔4300米以上,30多年前瑪多縣境內沼澤濕地很多,大小湖泊4000多個,素有“高原千湖之縣”的美譽。近半個世紀氣候變暖趨勢讓瑪多縣氣溫越來越高,降水越來越少,且隨著牛羊數量的不斷增加,草原厚度不斷下降。由于大肆撲殺狐貍、老鷹,鼠害迅速蔓延,目前超過70%的草地退化,近一半的湖泊干涸,沙化草原已無力涵養黃河源頭的水土,濕地面積逐年萎縮。經若干年開發,黃河流域原生態的灘涂和自然河岸變成大片的農田和養殖場。黃河斷流加劇了濕地生態系統和河口海域的污染程度,使濕地生態系統凈化水質的功能降低,致使近海海域污染加重。海平面上升能夠淹沒濕地,加劇了海岸線的侵蝕后退,河口濕地的面積逐年減少。總之,由于對濕地的盲目開墾和改造以及對濕地生物資源的過度利用,黃河濕地面積不斷減少,各項功能大大下降。
4、如何保護黃河濕地
做好黃河濕地保護管理工作,對于維護生態平衡、改善生態狀況、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黃河濕地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筆者認為今后應著力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和完善濕地保護法制體系。1992年中國加入《世界濕地公約》后,濕地概念才零星出現于個別法律中。濕地保護立法滯后,無法可依可能是濕地破壞嚴重的主要原因。目前當務之急應是做好濕地立法研究工作,處理好濕地立法與相關法律的銜接問題,爭取早日出臺濕地保護條例。
二是加強宣傳教育,增強公眾的濕地保護意識。目前,相當一些企業或個人,對保護濕地的重要性和黃河水污染造成的巨大災害還認識得不夠深入,常常出現以犧牲濕地資源去追求經濟發展、為獲得當前利益而損害長遠利益的現象。應利用各種宣傳媒介,對濕地的重要作用進行大力宣傳,切實提高全民的濕地保護意識。
三是利用現代技術對黃河流域濕地進行系統監測。利用現代信息科學技術,結合地質地貌、水文、氣象等與濕地有關的成果資料,對黃河流域濕地進行全面系統的監測研究。通過獲取流域濕地的現狀和數據,建立濕地資源基本資料庫,有針對性地對流域濕地進行全面與有效的保護。同時要加強地區之間的合作,及時交流有關信息,統一行動,協調保護。
四是加大資金投入,大力實施濕地恢復工程。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實施大規模退耕還濕、退牧還草等濕地生態恢復工程,如修筑圍堤補充淡水、蓄積雨水,在高鹽堿地域引進耐堿樹種和草種等,盡可能恢復濕地原貌。同時要加強國際合作和交流,爭取在黃河濕地的恢復、重建、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技術方面有較大突破。
五是合理配置水資源,保證生態用水。濕地的靈魂是水,要保護濕地的生態環境,維持黃河干流具有一定的流量是十分必要的。黃河第五次調水調沙以來,約有2000萬立方米黃河水漫灌黃河三角洲濕地。大量淡水的注入,使黃河口濕地生態得以改觀,對三角洲濕地生態系統的完整性、生物多樣性及穩定性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六是建立一批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在具備條件的地區抓緊建立一批濕地自然保護區,對不具備條件建立自然保護區的,要采取建立濕地公園或野生動植物棲息地等多種形式加強保護,努力擴大濕地保護面積。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這是一幅展現濕地之美的動人圖畫。然而,目前黃河濕地保護依然任重道遠,形勢不容樂觀。讓我們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樹立強烈的濕地保護意識,扎扎實實地做好黃河濕地的保護、恢復和重建工作,讓黃河濕地在治理重金屬污染和維持黃河健康生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