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臉河”有望日日清
作為太湖主要入湖河流的漕橋河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日前全面啟動,江蘇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兼漕橋河“河長”趙克志又一次來到漕橋河沿線,為推動漕橋河水環境綜合整治擂鼓助威。
8月12日,趙克志一行首先對漕橋河水環境情況進行實地調研。他先后考察了常州市武進區漕橋河上幾個斷面和西倉浜等水質情況,仔細察看雪堰鎮仁莊村、雅浦村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和生態處理工程的現場。在宜興市又對漕橋河進行了全程考察。
漕橋河水一天三變色,被稱為“變臉河”
漕橋河地處無錫所轄的宜興市和常州所轄的武進區。由于地跨兩個縣級行政區的5個鄉鎮,加上沿河兩岸化工、印染等工業發達、人口密集和農業面源污染加劇,漕橋河常常出現水質一天三變色的狀況,被沿河群眾稱為“變臉河”。近年來,沿河各地雖然大力開展了控源截污攻堅戰,但漕橋河水質仍處于劣Ⅴ類狀況。
今年4月初,趙克志在對漕橋河小流域治污進程進行實地調研后認為,“治湖先治水,治水先治河”,要徹底改變漕橋河污染“變臉”狀況,就必須打破行政區域界限,整體推進漕橋河水環境綜合治理。隨后,在省政府領導推行太湖流域治污“河長制”中,趙克志擔任了漕橋河的“河長”。
今年6月中旬,趙克志又專門對漕橋河沿線排污企業進行了突擊檢查。他要求,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特別是環保部門要進一步加大整治違法排污的力度,對轄區內的環境污染要搞得清、管得住。
制定水環境綜合整治規劃,實施四大攻堅戰
漕橋河水環境綜合整治,必須整體推進,為太湖15條主要入湖河流提供示范。根據趙克志指示,有關方面立即委托江蘇省環科院編制完成了《漕橋河水環境綜合整治規劃》。
今年7月16日,趙克志召集省有關部門,環保專家和無錫、常州市部分縣區鄉鎮政府領導,共同討論《漕橋河水環境綜合整治規劃》,為綜合整治漕橋河水環境出謀劃策。
規劃近期將重點組織實施點源污染治理、城鎮污水和垃圾處理處置、面源污染治理、河道綜合整治、生態修復五大工程,共計43個工程項目,總投資約為7.5億元。
當談到漕橋河水環境綜合整治重點工程時,趙克志堅定地說,要大力實施四大攻堅戰。深化工業污染防治與污染源監控工作。加快規劃區內工業企業向工業集中區內集中,進一步調整工業結構和產業布局。2008年底前,所有工業集中區必須編制開發建設規劃,開展區域環評。到2012年,所有工業企業完成清潔生產審核,化學需氧量年排放量5噸以上的工業企業的排污口安裝自動監控裝置,實行實時監控、動態管理。
加強管網建設,提高生活污水處理率。到2012年,重點村的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0%以上。優先治理漕橋河兩岸村莊的生活污水,抓緊實施5座污水處理廠脫氮除磷提標改造,積極開展鄉村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試點。
采取措施控制和削減農業面源污染。在太湖一級保護區內實施生態型農業生產,禁止使用化肥和化學農藥。清理整頓太湖一級保護區內的經營性畜禽養殖。
實施河道的生態清淤與生態化整治。加強底泥監測,實施生態清淤。實施河道生態護坡,進行河岸生態化整治。
以規劃實施為抓手,推進漕橋河水環境綜合整治
8月13日,在實施漕橋河水環境綜合整治規劃工作座談會上,趙克志專門到會動員。他指出,太湖地區“鐵腕治污”正在變成實實在在的行動,要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流域綜合治理為重點,以規劃實施為抓手,積極推進漕橋河水環境綜合整治。今年底要消除漕橋河劣V類水質,到明年6月底穩定達到V類水質,到2010年6月,水質穩定達到國家“十一五”水環境功能區要求。
趙克志強調,漕橋河既有沿河污染,又和武宜運河、太滆運河污染密切相關,老漕橋鎮的生活污水是重要污染源。要全面加強控源截污治理力度,將這兩條運河的環境綜合整治納入漕橋河污染治理中,并對老漕橋鎮、漕橋河支流的治理統一規劃。要著力提高生活污水處理率,著力深化工業污染防治,著力削減農業面源污染,著力加強河道及兩岸垃圾清理,著力推進河道的生態化整治,著力完善水環境監測監控網絡,切實做到規劃分解、工程建設、資金投入和責任“四落實”。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