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藍藻局部暴發威脅東湖致水華聚集
在東湖做游船生意的郭齊萬爹爹最近多了一樁煩心事:天氣熱坐船的人少了不說,官橋湖水面越來越多的藍藻水華漂到了他“經營”的東湖水面,臭氣難聞,自己都待不下去了。
“官橋湖爆發藍藻水華了!”18日中午,接到讀者反映后記者前往現場采訪。官橋湖與東湖大湖一橋之隔,但橋下水面相連,湖岸邊就是出了名的吃臭鱖魚的餐館聚集地。湖面上大量的藍藻水華如同綠油油的油漆,漂在水面從橋下一直延伸到卓刀泉北路頂端附近水域,走在岸邊,腥臭味撲鼻。
為探究竟,記者乘坐快艇在官橋湖水面查看:官橋湖水面上靠近武漢郵科院、武漢體育學院等處于“上風”的水域,基本看不到藍藻水華;藍藻水華較集中的地帶均在處于“下風”位置的風光村沿線及卓刀泉北路沿岸,出現水華的水面寬約10米,綿延約800米,而水華最集中的位置剛好處于官橋湖與東湖的交匯處,風一吹,濃得化不開的水華便向東湖水面涌,導致東湖水面已出現了一條寬約20米、長兩三百米的“綠帶子”,不過顏色淡于官橋湖水域。
此外,卓刀泉附近與官橋湖相鄰的一個小湖中,水華情況更加嚴重。
今年77歲的郭齊萬爹爹為水華的事叫苦不迭。據他說,水華約在兩周前發生,最開始是在官橋湖那一邊,慢慢地漂進了東湖,“我在東湖劃船幾十年了,從沒見過這么多的水華!”
附近有居民還反映,如果用湖里的水洗了手,身上的皮膚還會發癢、難受。
解釋
治理方稱算不上“水華爆發”
風向、氣溫造成水華聚集
18日下午,記者將官橋湖水華一事分別向武漢市環保局和市水務局反映。市環保局表示湖泊的保護管理應歸水務部門。武漢市水務局水生態專班工作人員表示將馬上向領導反映。其間,有工作人員好奇地問:“官橋湖不是正在治理嗎,怎么又發生藍藻水華?”
隨后,記者找到了負責治理官橋湖藍藻水華的“漢龍集團湖泊治理官橋湖項目部”。項目部李天興等人否認了“爆發水華”的說法,認為該湖水質其實是在好轉的。他們說,官橋湖水域為1.83平方公里,發生藍藻水華的水面僅4000多平方米,屬于小面積,并在控制范圍內,故稱不上爆發。該公司在今年6月份開始對官橋湖進行抑藻治理,7月份的監測結果顯示整個湖泊水質狀況穩定在劣V類4檔,比6月份提升了1檔,且水質已經從接手前的“重度富營養化”轉為現在的“中度富營養化”。
當天,該公司還向記者提供了一份書面情況說明:官橋湖水質的變化正朝著良性方向發展,水質好轉初期有藻類小面積區域富集屬正常情況,目前官橋湖絕不可能大面積爆發藍藻。小面積的藍藻水華隨著水質進一步提升,將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只是治理需要一個過程。
既然正在治理,為何近期卻水華劇增?李天興等人解釋,受前幾天天氣悶熱的影響,溫暖的水環境為藻類瘋長提供了適宜的氣候條件,從而加速了水華的產生;另外,風向的原因使平時分布較均勻的藍藻聚集在風光村沿線,給人留下“水華爆發”印象。
武漢市城市排水監測站龔站長在現場踏訪后表示,雖然官橋湖的藍藻水華沒有達到“爆發”的程度,但仍然存在爆發的風險,須采取措施加緊治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