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技術伸出“橄欖枝”
“當我今天早上刮胡子的時候,我看到刮胡刀上有著小字標記:不含CFC(臭氧破壞物)。”來自美國加州大學的教授感嘆著新科技的日新月異。在昨天召開的2009南京國際技術轉移大會及境外技術項目信息發布會上,這名教授與以色列、英國的4名科學家、企業家一起,被聘請為南京首批科技顧問,聘期兩年。同時,多個境外技術項目也在會上發布,尋求合作,引起了國內企業的廣泛關注。
“對于中小公司來說,起點很重要!”英國曼徹斯特大學UMIP技術轉移研究機構的馬克·湯姆森帶著該機構首創的免費信息平臺——IP Net向中國企業熱情地推介。馬克·湯姆森介紹說,該平臺的優勢不單在于免費,更在于快捷簡便,用戶只需注冊一個IP,便可在平臺上發布技術轉移成果信息,此后馬上可以快速瀏覽客戶群,還可將自己的網站連接帶平臺,讓對方更容易地了解自己所需。馬克·湯姆森表示,該平臺目前在英國已經使用,他希望尋找合作伙伴將網站轉化簡體中文,發展更多中國用戶。
來自匈牙利的鐵路雜草防治技術引起了在座同行的興趣。鐵軌旁雜草叢生,通常的方法是大量撒農藥除草,但成本過高同時不利環境,于是匈牙利的科學家開始調查,能否在鐵軌上做文章呢?他們把7米長鐵軌分為9條,按不同的比例噴射不同的藥劑,結果發現效果奇好。
美國霍尼韋爾公司的負責人則著重推介了IBC生物污水處理技術。該負責人表示,中國有許多區域性污水處理公司,但高端技術方面并不成熟。以太湖藍藻為例,國內一般采取定期抽水樣觀測變化,但這些技術無法了解兩次抽取時間內水質變化。IBC生物污水處理技術采取生物性在線水質監控技術,能24小時監控水質、并能及時收集數據。
這些來自境外的技術,吸引了很多內企業。現場一名人士表示:“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充分利用國際科技創新資源,也是國內企業技術發展的重要途徑。”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南京為中小企業技術轉移提供了良好平臺,2008年,南京科技轉移中心把聯合國亞太技術轉移中心63個技術統統上傳到網絡,為本地企業提供更多信息。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