牲畜飼養靠海藻 減少甲烷利環保
人們通常認為粘稠的綠海藻是河流或后院池塘水質污染的標志。而澳大利亞詹姆斯庫克大學(James Cook University)研究員們則認為,這些“聲名狼藉”的綠藻可能在減少牲畜甲烷排放方面發揮一定作用。
甲烷是除二氧化碳以外的另一種重要溫室氣體。牲畜食取植物,其消化系統分解植物纖維素會產生甲烷,經過打嗝、排氣或糞便釋放出體外。
由于海藻、海草等海洋植物靠水生長,不像陸生植物那樣得依靠結構性纖維素,因此,詹姆斯庫克大學的教授們把這些海洋植物視為低甲烷排放的飼料源。
據《昆士蘭鄉土生活》報道,詹姆斯庫克大學的營養學家托尼·帕克(Tony Parker)教授和海洋科學家洛基·德尼斯(Rocky de Nys)教授說,海洋植物有潛力成為新低甲烷排放牲畜飼料源,尤其是 “綠潮”般瘋長的海藻。海藻通常用于吸取、處理水產業用水中過多的營養物質,有些水藻在干性物質上生長速度甚至是甘蔗生長速度的4倍。
研究員們想到了將海藻和牲畜甲烷排放聯系起來的 “礁石牛肉”(reef and beef)的解決方案:即更好地利用海藻吸取、清理水產業用水中過度的營養物質,然后將其用于喂養牲畜,以此來減少牲畜甲烷排放。
許多水產養殖場利用海草和海藻清理水中的過度“營養垃圾”,從而保護魚類、甲殼動物的生長。德尼斯教授表示,這些營養物質也是“綠潮”、“綠藻”賴以生存的基礎,“然而目前,缺乏激勵農戶采用這類(利用微生物凈化受污染水域等)生物治理的因素和措施。因為該方法意味著大量藻類生物質的產生,而農民們卻不知如何利用,這對于他們來說,毫無經濟價值可言。”
而帕克教授認為,海藻可能會為牲畜提供另一蛋白質,尤其是在冬季飼料稀缺的時候。他說:“這些海藻成分的20%是蛋白質,富含其他維他命和礦物質,包括鹽分。”
帕克教授還表示:“我們風干了一些海藻,接著我們的牛就湊了過來,徑直奔向海藻,看來它們挺喜歡吃的。”一旦牲畜養殖戶降低了牲畜甲烷排放,并在碳交易體系下減少了排放帳單,他們也會開始喜歡海藻。
詹姆斯庫克大學的研究員們在7000美元的“跨境合作”津貼(“Collaboration Across Boundaries” grant)資助下,正研究如何使綠藻成為牲畜甲烷減排的新飼料。他們將主要研究兩種“綠潮藻”(green tide algae)--剛毛藻(Cladophora coelothrix)和硬毛藻(Chaetomorpha indicia)。這兩種海藻被認為是水污染池塘生物治理的最佳海藻,因為它們隨處可得,生長迅速,且汲取營養物質效率較高。
研究員們相信,如果他們能夠獲得一定激勵措施,向養牛農戶出售海藻,則越來越多的水產養殖戶,甚至其他農民,也會采取同樣環保的海藻生物治理方面清理他們的水塘。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