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二五”規劃征集建言:解“垃圾圍城” 應“變廢為寶”
“盡快實行全城市的垃圾分類,政府可在一段時期內免費發放垃圾分類袋,逐步讓居民養成習慣。”北京市民陳兵在一份建言中坦陳,隨著北京人口的增加,垃圾分類工作已經迫在眉睫。
自“建言‘十二五’,共話新藍圖”活動進入了專題建言第四主題以來,截止到23日上午,已經有1090位市民圍繞“如何營造舒適環境,讓綠色引領生活”這一主題,通過首都之窗網上留言、電子郵件、短信、熱線、信件、傳真等6種方式提出了1432條意見和建議。
建言1:垃圾焚燒發電 便宜供給居民
廢舊電池使用完畢后一旦隨意丟棄,會對土壤和水源產生嚴重的污染。為此,建言人張超提出,建議北京市對電池的回收進行立法。比如,可以借鑒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做法,電池的售賣點就是回收點,社區、學校、大小超市等地也都同時設立廢舊電池回收點。如果能夠再加上相應的獎勵機制,建立一個循序漸進的制度,就能夠很好地解決廢舊電池回收的問題。
而另一位建言人則指出,垃圾處理恐怕要采取行政干預和百姓理解并重的方式,焚燒垃圾后發的電或熱能是否可以免費或低價供給附近居民、農民使用。
建言2:可試征垃圾稅 先瞄準大工地
吃冰棍后剝下的冰棍紙到底算是可回收垃圾還是不可回收垃圾?建言人梁北岳表示,其實很多市民對于可回收垃圾與不可回收垃圾到底如何界定還并不十分清楚。因此,建議在人群集中的地方,比如學校、旅游景點、居民區等類地方設立垃圾分類督導員,并安放垃圾分類設施,對垃圾回收實施一套常態化的管理辦法。同時,支持民間有識之士、企業家、環保志愿人士組織開展常態化的專項業務,如廢電池回收、垃圾分類及利用的經營行為,并采取招標方法來優選被資助方。
梁北岳還同時提出,北京應當開征地方性的垃圾稅,首先可以開征建筑垃圾稅。對有規模房屋拆除、樓房新建以及居民裝修產生小規模建筑垃圾清運等開征垃圾稅。
建言3:垃圾細分很難 可試干濕分法
建言人姚佳指出,目前國際上比較常見的垃圾分類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歐洲和日本的垃圾細分方式,而另外一種則是巴西采用的只分干濕兩類垃圾的回收方式。由于采取歐日的垃圾細分方式一開始時投入大、困難多,因此可以先采取在中國較易實行的巴西方式,以后再逐步往歐日方式靠攏。
姚佳表示,各行業應當減少不必要的包裝和不能回收的包裝材料的使用,企業重新設計自己的產品,使得包裝便于報廢回收。而對于過分包裝和使用不能回收材料生產商品的工廠,則應當制定法規要求其自行回收處理包裝或征收處理費。
行動:垃圾分類達標率有望超50%
按照規劃,北京市將探索黨政機關、學校、大型商場、賓館飯店、果蔬批發市場等機構或場所的生活垃圾“零廢棄”管理試點,力爭2012年實現垃圾產生量增長率年均下降5%。
北京的居住小區將試行開展新型垃圾分類收集容器和垃圾袋發放推廣工作,凡新建、改建和擴建的居住小區和社會單位全部實行生活垃圾和餐廚垃圾分類收集;改造、建設密閉式清潔站等垃圾分類配套設施;在全市鄉鎮推廣有機垃圾源頭單獨收集模式;引導現有再生資源集散市場升級改造,初步完成13個再生資源專業分揀中心建設,扶持發展專業化、社會化的垃圾分類運輸隊伍。爭取到2012年實現本市垃圾分類達標率超過50%。
同時,推進4個生活垃圾綜合利用循環經濟園區建設,完成北天堂、高安屯、順義(二期擴建)、董村、南宮等一批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到2012年實現全市垃圾處理能力達1.7萬噸/日,垃圾焚燒、生化處理和填埋比例達2比3比5;加快建設5座大型餐廚垃圾集中處理設施,圍繞星級賓館、餐飲街、高校集中區、度假村等餐廚垃圾集中產生地區,配套建設一批餐廚垃圾原位處理設施,2012年實現餐廚垃圾集中處理能力達 1545噸/日。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