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者集理大研討空氣排污
更新時間:2010-10-13 09:28
來源:大公報
作者:
閱讀:298
本港空氣質量每況愈下,有威脅生命之虞。理工大學空氣質素跨學科研究組搜集本港不同地區十四個空氣監測站數據發現,可吸入懸浮粒子含量超出國際安全標準四成,使肺癌發病率及死亡率升高,并影響兒童肺功能發育。唿吁設立「排污控制區」,推廣環保燃料及公共交通,以減空氣污染。
理大12日舉行「空氣污染與醫療衛生」研討會,吸引多位學者為本港空氣「把脈」。理大水木及結構工程學系博士林嘉仕介紹,本港的各項空氣污染指標中,可吸入懸浮粒子問題最嚴重。從十四個監測站的數據看,馬路邊可吸入懸浮粒子含量高達每立方米七十微克,而大部分地區亦在每立方米四十到五十微克之間,遠超世界衛生組織的每立方米二十微克的安全標準。
中大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黃子惠指出,濃度過高的可吸入懸浮粒子、二氧化硫及二氧化氮,會對人體造成傷害,若上述污染物濃度過高,會導致肺癌發病率及死亡率升高,亦會影響兒童肺功能發育。他又建議從源頭茪漈悃M,「當空氣已經造成污染后,個人是很難透過有效方式預防。」
理大機械工程學系教授梁煥方則表示,空氣污染來源主要是交通、道路塵埃及工業,唯有從污染源頭茪滮~可有效減少空氣污染對人體的損害。他認為本港適合推廣電動車,建議政府投入資源及技術,設立「排污控制區」、推廣環保燃料。理大土木及結構工程學系博士熊永達則建議借鑒北京做法,實施車輛分類規定其通行路段及時間,并大力發展公共交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