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技術成功改造魯奇氣化廢水
我國引進德國魯奇煤氣化技術長期存在的含酚廢水治理難題,如今已被國內科學家攻克。青島科技大學蓋恒軍博士帶領的課題組與華南理工大學聯合開發的系列酚回收技術,目前已經成功應用于中煤集團哈爾濱煤化工公司、云南煤化集團解化魯奇氣化裝置,運行效果及經濟性都遠優于原引進工藝。這項技術引起了國內煤化工行業的廣泛關注。
記者近日從這兩家應用企業了解到,處理后廢水的污染負荷不到原引進工藝的40%,總酚殘留量由引進工藝的1200mg/l以下降至500mg/l以下,COD由6000mg/l以上降至3000mg/l以下,為后續生化段的達標處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蓋恒軍博士告訴記者,以魯奇為代表的碎煤加壓氣化技術,在氣化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含有大量難生化的酚類、氨類、焦油類、長鏈石油烴類等污染物。該類廢水處理一般采取酚氨回收與生化處理相結合的方式,即先用化工處理流程回收廢水中的酚類、氨類、含硫化合物及各種烴類,降低廢水的污染負荷、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后,再進行生化處理。因此,酚氨回收是將廢水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與利用的關鍵環節。
蓋恒軍等開發的系列酚回收技術采取系統集成與過程強化等手段,對脫酸、萃取、蒸氨、精餾等流程進行優化。整個工藝減輕了脫酸、脫氨時酸性氣體與氨相互間的離子化作用,減少了萃取時酚類的電離,提高了萃取劑對多元酚類的分配系數,從而大幅度提高了酚、氨、酸性氣體等污染物的脫除率,能耗也有所降低。
采用該工藝從氣化廢水中回收的酚類、氨類純度高,可以直接銷售或加工利用,提高了氣化裝置的附加效益。這項技術開始陸續在大唐國際的克旗煤制氣和阜新煤制氣、新汶礦業伊犁煤制氣等諸多大型褐煤轉化項目上配套應用,為我國褐煤清潔利用提供了技術保障。
據悉,該系列酚回收技術還可以應用于煤干餾、焦化等領域。目前,蓋恒軍博士所帶領的課題組正與有關企業合作,優化魯奇氣化企業的能量利用,開展相關工藝設備國產化,進一步提高廢水可生化率,降低能耗。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