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民水務:剩余污泥過程減量新突破
如何有效處置污泥一直是污水處理行業的難點,從全國范圍來看,目前大部分污水處理廠的處置方式一般選擇填埋或是污泥脫水后進行焚燒。但是從處置結果上看,對土地和空氣的二次污染一直存在。什么技術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污泥的產生,讓污泥從有到無?
近日谷騰環保網記者參觀了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污水處理廠。這家污水處理廠就是從2009年7月改造至今在正常的運行情況下基本未排污泥的污水處理廠。
![]() ![]() ![]() |
據介紹,沂南縣污水處理廠是09年7月投資1280萬元,實施了提標改造和中水回用工程。工程采用了“污泥過程減量活性污泥法”工藝,有效消減水中COD,脫磷除氮,使有機物降解更為完全,最大程度地減少污泥的排放量,污水經處理后達到一級A標準。中水回用工程“采用旋流混凝、低脈動凈水技術”對污水處理后的出水進行提標。
記者參觀了污水廠所有污水處理的工藝環節,在從進水到出水沒有看到任何有機污泥的產生。污水廠負責人告訴記者,污水廠改造后一直未使用過污泥脫水設備,所以污泥脫水設備和污泥干化池一直閑置。在現場的污泥脫水機全部生銹結網,滿是灰塵。
污泥減量化效果如此突出,這讓記者倍感鼓舞。專門拜訪了“污泥過程減量活性污泥法” 污水處理技術的發明企業:山東省臨沂市進民水務有限公司。進民水務的前身為1995年成立的金鑼集團環保事業部,“污泥過程減量活性污泥法” 污水處理技術是進民水務李進民總工(董事長)于2002年開發,當時開發這項新技術主要是針對金鑼集團所產生的屠宰廢水和山松生物的大豆蛋白廢水。經過長期的研究和開發及不斷的應用和技術改進,在18處屠宰廢水及大豆蛋白廢水處理廠得到很好的處理結果。進民水務這項新技術也幫助山東一些污水處理廠解決了污泥處理難題。目前該項技術已經在5家2萬mз/d以上的污水處理廠中應用。在4家采用該污水處理技術的新建污水處理廠中,運行時間最長的臨沭縣牛腿溝污水處理廠已經理穩定運行五年半未排泥。
目前進民水務“污泥過程減量活性污泥法污水處理技術”已獲得山東省科技廳項目鑒定,鑒定結果為“該項技術是一種污泥過程減量新技術,具有原創性,是污水污泥處理領域內的重大突破,其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目前進民水務通過與相關高校合作、研究、開發,完成了技術的標準化和規范化研究,并將進一步進行工藝參數優化和推廣應用研究等工作。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