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集成創新開辟治太新路
水專項太湖流域督察調研會議近日在江蘇南京召開,記者在會上獲悉,水專項領導小組近期圍繞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重大科技專項“十一五”進展情況,對重點流域進行督察調研。督察調研組有關人士表示,太湖流域是此次督察調研的重中之重,水專項總體進展順利,其水華藍藻的監測預警、城市污水強化脫氮除磷等關鍵技術取得了突破。
![]() |
水華藍藻攔截、強化脫氮除磷等治理關鍵技術已取得突破 |
督察調研組還針對水專項組織實施中存在的問題與困難,研究組織管理體制機制創新,重點解決示范工程、依托工程和配套經費的落實等問題,以進一步推進水專項實施工作。
太湖是流域綜合治理示范
涉及17個項目,65個課題,中央財政經費預算達9億多元
水專項技術總師、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孟偉告訴記者,太湖流域是此次重點流域督察調研的重中之重。由環境保護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會同水專項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水利部等組成督察調研組,近日赴江蘇省、浙江省、上海市對太湖流域水專項項目(課題)的組織實施進展進行綜合督察調研,實地考察水專項有關示范區、示范工程和配套工程。
督察調研組先后考察了太湖富營養化項目研究基地及湖泊生命觀測系統、無錫碩放污水處理MBR工藝中試基地、昆山北區污水處理廠污水深度處理示范工程、宜興經濟開發區清潔生產工藝示范工程、常州市北市河水污染綜合整治示范工程以及嘉興石臼漾水廠水源濕地工程等16個示范工程。
孟偉介紹說,與傳統的末端治理不同,水專項將重點集中在各流域水環境的綜合治理上。國務院《水專項總體實施方案》確定將太湖作為流域層面開展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綜合技術集成與示范的試點,為全國流域性水體污染防治提供示范。水專項領導小組將太湖列為水專項實施的八大重點流域之首。太湖流域技術集成綜合示范共涉及17個項目、65個課題,中央財政經費預算達9億多元,課題數和中央財政經費占整個水專項的1/5強,將惠及上海、江蘇和浙江兩省一市。
富營養化控制是關鍵
水華藍藻的監測預警、城市污水強化脫氮除磷等關鍵技術取得突破
國家水專項管理辦公室副主任、環境保護部科技司司長趙英民認為,水專項總體進展順利,水華藍藻的監測預警、城市污水強化脫氮除磷等關鍵技術取得了突破。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金相燦說,太湖富營養化控制與治理技術及工程示范項目,目前已研發了污染底泥環保疏浚,水華藍藻攔截、濃聚與收集應急技術,水華藻類消長過程的多尺度動態監視等47項技術,其中20項已獲得初步成果,并進行了技術應用示范。
清華大學教授李廣賀則表示,“環太湖河網地區城市水環境整治技術集成與綜合示范”項目,以氮磷污染控制為主線,在控源減污、水系結構優化與水動力調控、生態修復與重建、水環境監控等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已開發關鍵技術15項、研發設備10套。其中,自主研發的強化脫氮除磷技術,出水總氮低于國家一級A排放標準。
據同濟大學教授尹大強介紹,長江下游地區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集成與綜合示范項目,在區域水源地聯合保護與修復、水源戰略優化配置等技術上取得突破,使示范工程飲用水質全面達到新頒國家標準。項目組完成了高藻原水深度處理膜污染控制、重污染河網原水高效安全處理等6項關鍵技術,3套處理工藝技術集成與中試研究。其中,研發了臭氧生物活性炭與紫外組合消毒技術,控制消毒副產物,提高供水水質,使兩個試點小區供水水質明顯改善。
太湖嚴重污染狀況仍未改變
一些示范工程進展緩慢
雖然整個太湖流域水專項的工作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進展,但督察小組認為與國務院的指示精神、與3部門對水專項的要求、與水專項領導小組的要求還有不小差距。
趙英民指出,其突出表現在: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之間協調力度不夠,領導小組的綜合協調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組織實施機構力量不足,缺乏專職人員,部分配套經費不到位、示范工程不落實。課題承擔單位主動向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匯報、協調不夠,有些課題進展緩慢。
他說,當前,兩省一市各級政府采取了強有力的措施,積極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太湖嚴重污染的狀況目前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2008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太湖流域水質總體仍為劣V類,特別是富營養化問題十分突出,大規模藍藻暴發的隱患依然存在。因此,要對太湖污染治理的艱巨性和復雜性有一個清醒認識,要通過水專項的實施發揮科技支撐的作用。
孟偉說,水專項太湖流域項目共有近200個示范工程,其中江蘇省128個、浙江省57個、上海市10多個。據了解,有50多個示范工程沒有落實或建設進展緩慢,一些地方配套經費也因種種原因沒有完全落實,影響到水專項“十一五”目標的實現。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司副司長張悅表示,水專項研究的課題一定要解決實際問題,要把技術支撐和實際需求更好地結合起來,要有創新。針對目前的現狀,還要使用好資金,加強部門的協調機制和責任機制。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