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個世界氣象日:為了人類的安全和福祉
今年的3月23號是第60個世界氣象日,就在此前,全球很多地方都在遭遇著極端天氣的影響。在北半球,大半個中國遭受寒流襲擊,蒙古的沙塵暴一直吹到了日本。在歐洲,法國和西班牙剛剛遭遇了冰風暴襲擊。赤道地帶和南半球在今年年初暴雨不斷,造成肯尼亞、澳洲和巴西發生洪水和泥石流,上百人喪生,數千人流離失所。這一切都使人們對氣象工作更加重視。
安徽省含山縣清溪初級中學學生在貼滿地球模型的手印上書寫減碳倡議迎接世界氣象日(中國青年報) |
每年的3月23號,世界氣象組織和各國氣象界都會共同慶祝世界氣象日,這是為了紀念《世界氣象組織公約》在1950年3月23號正式生效,同時,世界氣象組織在這一天也宣告成立。1950年到今年整整是60年,因此今年的世界氣象日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世界氣象組織將今年氣象日的主題確定為“世界氣象組織——致力于人類安全和福祉的60年”,希望以此來紀念氣象組織以及國際氣象界60年來為推動氣象事業發展作出的不懈努力,以及為保障人類安全與福祉作出的巨大貢獻。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雅羅在針對氣象日的致辭中表示,60年來氣象事業取得了巨大的進步,比如60年前,人們僅能夠對未來36小時的天氣進行預測,現在能夠預測一周甚至更長時間的天氣狀況,這實際上就是得益于氣象組織在觀測、研究等領域所發揮的國際協調作用。他還表示,這60年來取得的成績使他相信,氣象組織在未來幾十年還將為全人類提供更好的服務,幫助人類確保糧食安全、應對氣候變化。
世界氣象組織的前身是成立于1873年的國際氣象組織,自那時起,促進國際氣象合作就是該組織的主要使命。剛才我也提到了,氣象組織在促進觀測數據、研究資料的共享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氣象組織現在擁有189個成員,這些國家或地區的氣象和水文系統所采集的信息都能夠實現實時共享。氣象組織還一直致力于建立一個自然災害早期預警系統,通過采集大氣和水文信息,對可能到來的災害進行早期預警,從而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造成的影響。除此以外氣象組織與農業、衛生、交通、能源等其他領域的合作對于保障人類的安全與福祉也是非常重要的。
氣象組織近年來關注的重點還有氣候變化問題。實際上,氣象組織早在1976年便發布了一份關于大氣二氧化碳累積及其對地球氣候潛在影響的權威聲明,促使國際社會關注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問題。在隨后的30多年間,氣象組織先后發起了3次世界氣候大會,與其他國際組織共同設立了世界氣候研究計劃和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起或參與了《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蒙特利爾議定書》、《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等等一系列非常重要的國際公約的制定,雖說新一輪的氣候談判現在還沒有取得大的進展,但是世界氣象組織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所發揮的積極作用還是有目共睹的。
感謝付旭帶來的報道。一次次的災害性天氣不斷考驗著人類精準預報預測的能力,經過不斷地探索,人類已經逐漸摸到了天氣的脈搏,為人類應對極端天氣及時拉響警報。在氣象的精準預測方面,美國已經有了相當成熟的體系。
美國的氣象預測分為國家和私人兩個部分。從國家的角度來說,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是隸屬于美國商業部的科技部門,主要關注地球的大氣和海洋變化,提供對災害天氣的預警,提供海圖和空圖,管理對海洋和沿海資源的利用和保護,研究如何改善對環境的了解和防護等等,對颶風、洪水、雪災和其他一些極端天氣的預報也主要由這個機構下屬的美國氣象局負責發布。同時,由于美國在克林頓政府時期進行過改革,私人機構也大舉進入了氣象服務。在美國,商業氣象服務不僅是一個年營業額高達4億多美元的龐大市場,而且是一個依然在快速增長的新興市場。目前,美國擁有一個"公私分明"的氣象服務體制:國家氣象局向社會和私營氣象公司無償提供有關普通氣象信息服務,而私營商業氣象服務公司則專門向不同行業提供個性化氣象服務;公私氣象部門之間保持著良好合作關系。
由于體制完善,科技發達,美國的氣象預測的質量可以說非常高。就從我們的感受來說,以每天的天氣預報為例,一般的天氣預報都會精確到小時,比如幾點開始下雨,幾點雨會停,當天的日照程度、風力風速等,很少出現誤差。而天氣預報往往還能夠比較準確地提供未來10天的天氣情況供人們參考。而在極端天氣的預報方面,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的幾場大雪,有關氣象部門都對降雪量等指數進行了準確預報。同時,美國的氣象預報還可以滿足不少專業要求,例如對華盛頓特區的果樹霜凍天氣預報和佛羅里達與得克薩斯州的果樹氣象服務、加州的農業氣象服務站等等。針對不同行業和人群對氣象信息需求的差異性來定制細致的專業氣象服務,以便人們合理而科學地安排自己的生產、經營、日常生活等各種活動,規避風險,獲取最大經濟效益。
隨著氣象觀測的發達,氣象服務已經深透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人們已經習慣了根據氣象服務來安排自己的工作、生活。歐洲是現代氣象服務的發源地之一。早在1855年,法國巴黎天文臺臺長就向法國科學院提出建議,由政府組織氣象觀測網,并將觀測資料集中起來進行分析,繪制天氣圖。1856年,法國組建了第一個現代天氣服務系統,用電報傳送各地當日的氣象觀測結果,開展天氣預報服務。1875年4月1號,倫敦《泰晤士報》成為世界上第一份刊登天氣預報的報紙。
目前歐洲國家的氣象服務形式多樣,覆蓋范圍廣泛,人們從廣播、電視、互聯網到公交車以及其他公共場所都能找到及時更新的天氣預報信息。2007年成立的歐洲天氣預警網站每天用28種歐洲國家語言向人們提供歐洲大部分國家未來48小時內強降水、洪水、風暴、低溫、高溫、大霧和雪崩等極端惡劣天氣和與天氣有關的預警信息。
此外歐洲航天局已經在計劃發射第三代氣象衛星,據介紹,第三代氣象衛星觀測范圍廣,圖像分辨率高,這將有助于提高預報的準確性。現在使用的第二代氣象衛星至少要運行到2015年,第三代衛星計劃從2015年起開始發射。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