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加高錳酸鉀、氯氣去除水中錳
1 西大洋水庫水質狀況
保定中法供水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水廠)的源水取自保定市唐縣境內的西大洋水庫(取水口位于水庫底部),采用的工藝流程為:進廠水閥室→前加氯→加藥混合→配水井→折板反應池→平流沉淀池→V型濾池→加氯消毒→清水池→加壓泵站→市區管網。在全年的大部分時間里水庫的水質能夠滿足保定市的用水要求,但是在每年的7月—11月將出現水質惡化情況,即氨氮、溶解性錳和硫化氫含量高(見表1),嚴重影響了水廠的正常運行,出水水質得不到保證。
2 采取的措施
水廠在原有加氯設施(水庫渠首和水廠前加氯)的基礎上,分別在水庫渠首和水廠增設了投加高錳酸鉀工藝。
水庫水經放空洞流入前池(水深為3~4m,面積約為2400m2)后進入輸水管,在兩條輸水管(分別記作Ⅰ、Ⅱ,同管徑但流量不同,在水廠用管道相連以均衡流量)的進口處投加高錳酸鉀,之后在距進水口約30m處的輸水管上投加氯(原水從前池流到水廠大約需要20h)。原水流入水廠后首先在輸水管上投加高錳酸鉀,再在其后5m處分別投加氯和聚合氯化鋁,經靜態混合器混合后進入配水井。
3 運行水質分析
在2001年7月初,當原水出現溶解性錳超標的情況后,開始按進廠水中溶解性錳含量的1.8倍投加高錳酸鉀;7月12日開始又在渠首按原水中溶解性錳含量的1倍(后增至1.2倍)投加高錳酸鉀,同時投加氯(2mg/L)。表2為錳的變化情況。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