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評:環保部門成了地方政府養的“貓”?
昆明陽宗海砷含量超標,造成水體嚴重污染事件,引起云南省委、省政府密切關注。記者在調查采訪中發現,對陽宗海負有管理責任的昆明市宜良縣、玉溪市澄江縣分管環保的官員,要么表示對污染原因不知情,要么表示不方便說,保持緘默。(9月22日《中國青年報》)
分管環保的官員,為何要么表示不知情要么表示保持緘默?原因很簡單,是有所畏懼,是受制于人,因而吞吞吐吐,欲說還休。誠如報道中引用專家觀點:在地方經濟的發展中,環保不過是個軟杠桿。基層環保部門像地方政府養的貓,貓能不能捉耗子、捉幾只是由政府部門說了算,不是環保部門說了算的。
如此“貓論”,并不新鮮,山西省環保局局長劉向東接受央視《新聞調查》采訪時還表示:“環保是什么呢?沒有槍、沒有炮、只有沖鋒號,只會吆喝。”應該說,這樣的苦衷有著現實依據。在當前的體制架構下,基層環保部門由于人財物的掣肘,“仰人鼻息”似乎難免,關鍵時刻往往很難有所作為。也正因為如此,有識之士紛紛呼吁,目前急需環境執法和監測系統的垂直運作,環保部門應垂直管理,應賦予環保部門強有力的執法權。
垂直領導不是萬能藥。當前,實行垂直管理的稅務、工商、質監、土地等部門,照樣不時有腐敗發生。其實,權力倫理的價值不在于是否垂直領導,也不在于權輕權重,而在于手握權柄者是否恪盡職守,是否善待、善用權力。如果一味推諉,動輒拿客觀原因為自己的不作為開脫,就是尸位素餐了。
以云南陽宗海遭砷污染為例。云南澄江錦業工貿有限公司,在30多畝的磷石膏渣場上堆放磷石膏,澄江縣政府一位分管環保工作的官員竟稱:“我們對此事完全不知情。直到6月28日接到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綜合防治領導小組辦公室的電話,7月5日,接到了陽宗海管理處的通知,才知道陽宗海砷含量超標的事。”查驗環境敏感區域內的污染物,本是環保部門的職責所在,分管環保工作的官員竟然一問三不知。
澄江縣環保局官員的表態也耐人尋味。澄江縣環保局一位負責人說:“我們一直沒有放松對該企業的監管,但該企業一直沒有按要求落實。”監管固然重要,但缺乏有效的執行力,一切也是枉然。
國家環保總局環境監察局副局長熊躍輝,曾根據生活體驗總結出“三不怕”和“三不查”。排污企業“三不怕”:不怕環境監察、不怕環境處罰、不怕給老百姓造成損害。個別地方政府“三不查”:老百姓不上訪不查、媒體不揭露不查、高層領導不批示不查。 排污企業的“三不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個別地方政府、主管部門的“三不查”。正因為企業后面有政府撐腰、有官員作保護傘、有地方行政保護,一些企業才牛氣烘烘:“環保部門能把我怎么樣?”
基層環保部門不能甘于當貓,不能甘心于被養,因為捉老鼠本來就是環保部門的職責,只要有責任心,能不能捉耗子、捉幾老鼠,就不能只聽政府部門的。惟有如此,才算忠于職守,也才能減少一些隱患。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