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越來越嚴重 江河湖海在呻吟
水資源污染情況嚴峻
在最近召開的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湖泊環境研究首席科學家劉鴻亮教授介紹說,我國江河流域普遍遭到污染,且呈發展趨勢。對全國55000km的河段調查表明,水質污染嚴重而不能用于灌溉的河段約占23.3%,45%的河段魚蝦絕跡,85%的河段不能滿足Ⅲ類水質標準,生態功能嚴重衰退。
河流 1998年對我國176條城市河段監測數據顯示,52%污染嚴重,主要污染指剽 COD、BOD5、氨氮、揮發酚和古油類,其次為重金屬。據中國環公報數據,中國七大流域水質狀況從壞到好的次序是遼河流域、海河流域、淮河流域、松花江流域、黃河流域、珠江流域、長江流域。淮河191條支流中近80%的河段河水泛黑發綠。
湖泊 近30年污染呈迅速增長趨勢。大型湖泊污染程度由重到輕依次為滇池、巢湖、南四湖、洪澤湖、太湖、洞庭湖、鏡泊湖。滇池中氮、磷污染嚴重,富營養化問題突出,全湖水質劣于V類,藍藻泛濫日益嚴重。
海洋 污染嚴重表現在赤潮發生頻率增加及泛濫范圍擴大。我國60年代赤潮僅發生幾次,而至90年代則發生了360多次,60年代淑及的面積是很小的,而1997年7月,渤海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一次赤潮大爆發,面積達46km2,延續時間近1個月。
地下水 全國城市供水30%源 于地下水,北方城市達89%,近20年城市地下水質普遍惡化。1992年調查顯示北方90%以上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28%已不適合飲用。
飲用水亦被污染
飲用水的安全性與人體健康直接相關,我國城鎮附近水體受污染率已高達90%,對數億人口飲用水的安全性構成重大威脅,導致疾病、勞動力喪失、殘疾甚至早亡。
劉鴻亮院士介紹說,國內外由水中檢出的有機污染物已有2000余種,其中114種具有或懷疑有致癌、致畸、致突變的"三臻物質".我國各地的水源中一般都能檢出百余種有機污染物,其中常含有"三致物",經自上而下為水廠的傳統工藝處理后不能去除,相反會因為加氯消毒而形成危害更大的氯代有機物。
水中致病微生物會導致大模的疾病暴發和流行。農村缺逐飲用水處理設施的地方,腸道傳統發病率達87%~95%,居各種傳染病之首。
水體污染殃及"菜籃子"
大量未經充分處理的污水被用于灌溉,已經使1000多萬畝農田受到重金屬和合成有機物的污染。劉鴻亮院士說,全國明顯或重度污染的農田有340萬畝,僅受重金屬污染的耕地面積就占全國耕地總面積的1/5.據農業部在占國土面積85%的流域內,通過372個代表性區域取樣調查,發現全國糧食總量的1/10不符合衛生標準。嚴重污染區主要農畜產品的超標率為:糧食12%(水稻最高)、蔬菜17.9%、水果15%、肉類8.6%(雞肉最高、牛肉最低)、禽蛋19%、鮮奶2%.
污水灌溉還造成糧衾產量低,污染加大,營養成分下降。因糧衾、蔬菜等污染,北京居民中砷日攝取量已達到WHO規定的120%.長期的污染水灌溉使病原體、致突變、致癌物質通過糧食、蔬菜、水果等食物遷移到人體內,造成人群多種疾病大幅度提高。
水污染還對漁業造成極大的危害。致病菌、病毒、有害有毒物質導致養殖生物疾病及大量死亡。1998年春季珠江口海域發生赤潮,廣東漁業損失達4000萬元,香港為1億港幣。富營養化的湖泊、水庫因藻類大量 繁殖,使深解氧下降,魚蝦缺氧窒息死亡。大量污染特直接 海域,還使珍稀動物如斑海豹、玳瑁、中華白鰭豚數量劇減。海水產品質量下降,貝類所含毒素和魚體內重金屬殘毒增加。
遏止水污染迫在眉睫
水源污染使原有的水處理工藝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劉鴻亮院士在報告中分析了我國水污染的原因,如人口和經濟增長、粗放型發展模式、無組織大面積排施污染物、污水處理率偏低,以及犧牲環境和資源去追求眼前利益等。
為了實現在2010年基本控制我國水污染,到2030年使水環境質量有所改善,到2050年有較大改善的目標,有兩種基本對策:提高規劃的城市廢水處理率;加強推行節水減污的清潔生產力度,使工業用水量、廢水量和污染負荷進一步降低。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