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特許經營項目的澳門式成功
12月18日,澳門,頗有幾絲寒意。雖然很多高樓外面都掛出了“慶祝回歸祖國10周年”的條幅,這一天澳門總體來說比較平靜。
清早,我們來到了澳門自來水公司,它和它的主供水廠一起,坐落在澳門青州大馬路718號。這是一座外表看起來略顯陳舊的四層小樓,里面的裝幀也很樸實。在參觀制水廠、儀表室和主控室時,才感受到它現代化的一面。
11月30日,澳門自來水公司宣布,與澳門市政府續簽澳門供水專營特許合同,將在未來20年內為澳門特別行政區提供水務服務。
半個多月后記者,感受到整個自來水公司的氛圍是安靜、有序,依稀能從澳門自來水公司執行董事范曉軍博士的言談中,察覺到一點當時的興奮與喜悅。他戲稱,續約當晚在臺上的感覺,猶如在奧斯卡金像獎的頒獎臺一般:“可能少了一些期待,我們已經不需要期待,因為當天下午,我們已經獲得了特區政府的延長供水專營合同”。和奧斯卡獲獎明星一樣,范曉軍有一個長長的感謝名單:特區政府港務局等部門的高層領導、客戶聯絡小組成員、政府代表、珠海供水公司高層、自來水公司董事及員工等……
那應該是一個自豪、榮耀的時刻,但是澳門自來水公司并沒有因此而得意忘形。范曉軍在感謝完所有人之后,引用偉人的詩詞,說“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二十年太久,只爭朝夕”,以往的成績成為過往,自續約這一刻起,澳門自來水公司又開始新的征程。他認為,合約20年不長,甚至很短暫,“我們不能放松,還要努力工作,朝夕必爭”。
12月18日,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沒有經過粉飾的供水特許經營典范公司。
澳門自來水公司是個服務型公司。正如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傅濤博士所言:自來水行業本質上是服務業,服務才是核心,澳門項目標志著生產型供水公司向服務型供水公司的轉變。比如它不適用增值稅,而是適用營業稅的征收方式。比如供水公司的資產已經到了將近5億澳門元,自來水公司注冊資金現在也只有7600萬澳門元,澳門特區政府仍然在堅持讓它進行經營。
范曉軍對記者說,25年前即合營前,自來水公司有280名員工。現在是240名員工,主管生產的只有8人,2人一組實行三班倒工作制,一班備用。其他員工都是從事服務。服務方面,就繳費一項來說,現在發展到有10種繳水費的方式,7-11便利店都能方便地繳費。澳門自來水公司成立了有自身特色的客戶服務小組,共有19個成員,每兩年一屆,都是來自各個行業協會的代表,每年召開3次客戶小組討論會,政府代表列席。他們用這樣的方式,實現了政府、供水企業、普通民眾的溝通,事實上,澳門是沒有所謂的水價聽證會的,許多問題都通過客戶小組討論會解決。
澳門項目之所以能續約,是基于一種多贏的局面。
在長期的合作中,自來水公司與澳門特區政府建立起了協作關系,共同應對各種非常規事件的影響及其他意料不到的危機,如咸潮、非典、水資源費上漲……澳門港務局黃穗文局長在接受中國水網記者采訪時,將兩者的關系描述為“互動”,這不是簡單的監管與被監管的關系,而是共同應對和擔當的關系。
在水質檢測、節水問題和水資源費上漲問題上,也體現出這種新型的政企關系。
水質監管上,政府和企業有各自的水質檢測中心,整個城市由雙方共同選擇,設置76個取樣點,政府每天隨即抽取取樣點,并取水,由政府和自來水公司分別在自己的檢測中心化驗,自來水公司的檢驗結果要上報給政府。政府用這種方式約束了自來水公司,之前,政府方面沒有專門的監管部門,只在自來水公司派駐政府代表,現在則將監管職責授予了港務局。
在采訪中,黃穗文表示出了對自來水公司的信任,并介紹了雙方在節水方面的合作。有一種觀點認為,自來水公司與政府的節水方針方面是存在矛盾的,澳門自來水公司卻沒有這種怨天尤人,而是積極應對。在澳門構建節水型社會工作小組中,自來水公司也是其中一員。政府一方面促進節水,一方面也給自來水公司其他出路,比如新續約合同中,放開了海水淡化、再生水方面的限制,讓自來水公司也有從這些方面謀利的可能。
新合約文本中,另外一個被本地媒體關注的內容是“特區政府補貼原水價格,維持水費穩定”。黃穗文介紹,澳門供水高度依賴珠海西江水源,近年來水資源費的上漲勢頭比較明顯。目前水資源費是1.54元人民幣,特區政府每立方米原水將補貼0.88澳門元。范曉軍介紹,為了共同應對原水費用上漲,其實政府之前已經對自來水公司進行補貼,只不過本次續約,以合同形式進行了明確。
無疑,政府對于自來水公司的工作是滿意的,更關鍵的是自來水公司贏得了民意。
自來水公司客戶服務小組成員之一的澳門婦女聯合總會,其副理事長黃敏兒在接受中國水網采訪時,幾乎是贊不絕口。服務質量是首要的,水質良好、24小時不間斷供水、幾乎百分之百的管網覆蓋率,自然是基礎;還有自來水公司的社會責任感都讓她和她所代表的婦聯感到,這次自來水公司能夠與特區政府續約是水到渠成的事。
與之對應,澳門自來水公司內部承擔客服職責的盧先生,談及自己的工作及續約,也是滿面春風。“讓市民滿意,我們的工作就有意義”,就是這樣簡單的道理,指引著他的工作。
一天的采訪,記者了解到,澳門項目是在客戶滿意度很高的情況下獲得續約的,可以說是服務型公司成功的一個代表。雖然這一次并沒有引入競爭機制,特區政府就跟澳門自來水公司一家進行談判,仍然獲得了這樣的成果,除政府外,包括公眾代表、同行、媒體、普通民眾在內的方方面面都沒有反對,說明自來水公司以服務為核心的模式得到了各方的贊同。
澳門自來水公司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作為市政公用事業企業,民意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回想起18日的那個早晨,在搭乘出租車去澳門自來水公司的路上,司機很熱情,主動與我們聊天,出于職業習慣,問她的話題都是關于自來水和水價的。幾乎意料之中,她對澳門自來水公司服務的評價是“很滿意”,并且認為自己一家四口,每月支出100澳門元自來水費是“不高,完全可以”。能夠獲得老百姓如此評價,是一個自來水公司所能獲得的最好的獎賞了吧。
澳門自來水公司的成功,是否可以復制?我們期待著,如火如荼的內地供水市場改革能夠以其為鑒,在別人的樂曲里找到合適自己的旋律,也期待著,我們的自來水公司也能夠與政府、公眾、員工等一起和諧起舞。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