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城之“水”可滌污
哈爾濱市委副書記、代市長林鐸說:“河流是城市魂魄的組成部分,城市中心有幾條河流在流淌,對哈爾濱來說非常寶貴。目前,這幾條河流存在著嚴重污染,如不盡快治理,其他地方造得再好也無法向市民交代。治理城市內河污染是最大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
他山之石可攻玉,他城之“水”可滌污。在大力推進馬家溝、何家溝、信義溝及阿什河(“三溝一河”)治理工程之際,我們不妨看看國內其他一些城市是如何治理內河污染的。
上海蘇州河:截污蓄水 除黑臭
蘇州河整治,被視為“自上海開埠以來第一大環境工程”。
歷史上蘇州河也曾水產豐富,“水膾松江鱗”的詩句描寫的就是蘇州河中的鱸魚。1920年蘇州河開始黑臭,到1978年蘇州河上海市區河段終年黑臭,魚蝦絕跡。
1996年,上海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領導小組確立2000年基本消除蘇州河干流水體黑臭、2010年恢復蘇州河水系生態系統的目標。上海市蘇州河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張效國說,到哈佛大學取經時,一位教授告訴他,治理城市內河沒有捷徑可走,唯一的辦法就是截污。
圍繞截污這一核心,蘇州河兩岸相關工廠企業、居民生活區污水都不再直接排放河道,而是先輸送到污水處理廠。治污的另一個重點,是設立沿岸的“雨水調蓄池”。下暴雨時,最初降下的雨水會沖刷、攜帶大量污染物,直排蘇州河會污染河水。“雨水調蓄池”把最初半小時到一小時的骯臟雨水儲存起來,經污水廠處理后再排放。
2000年8月,在蘇州河底泥中發現了多年未見的昆蟲幼蟲,同年年底,干流水體基本消除了黑臭,水質達到國家地面水質量V類(景觀用水)標準。
2010年,撩起一捧蘇州河水送到鼻子下,除去一絲不易覺察的水腥味外,再也聞不出其他味道。拿塑料杯舀起一杯水,透過水杯能看到岸邊高樓。目前,河里已發現4種小型魚類。
沈陽渾河:7城聯治濁變清
經過7城市“聯席治理”,沈陽的母親河———渾河已變為獨具特色、生態良好的城市內河,沿河景觀帶成了靚麗的城市“名片”。
渾河古稱“小遼水”,也稱“沈水”,因水色渾濁后改稱“渾河”。沈陽位于渾河以北,故稱“沈水之陽”。渾河里原有鯉、鯽、鳊、赤鱔、鰱、鳙等眾多魚類,后因工業及生活廢水污染,一些魚類已接近絕跡。
過去,沈陽境內渾河沿岸大大小小的排污口持續向河內排污,而渾河的治理,經過污染、治理,再污染、再治理……反反復復,多年不見成效。2001 年,渾河在沈陽境內的排污口被全部掐斷,當地政府大規模興建污水處理廠,使污水處理率超過70%。在治污的同時,關停、搬遷污染嚴重企業600家,另有 120余家企業實現清潔生產。
2005年,在“遼寧中部城市群書記市長聯席會議”上,由沈陽市牽頭,鞍山、撫順等7城市共同簽訂了《渾河水環境綜合整治協議》,設立“遼寧中部城市群環境保護聯席會議”制度,7城市協作治理渾河污染,使渾河治污走上了“快車道”。
成都府南河:擴河通道化錦江
府南河,是中國最早的內河治理樣板。
府南河是流經成都的兩條主要河流———府河和南河,府河進入市區后繞城北、東而流,南河繞城西、南而流,在合江亭處匯合后稱府南河。府南河已有 2300年歷史,上世紀六十年代起,由于人為和自然原因水質逐漸惡化。當地百姓這樣形容府南河的水質變遷:“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水質變壞,七十年代魚蝦絕代,八十年代不洗馬桶蓋。”
1992年至1997年,成都市政府在府南河內外埋設管道,截流全部污水,處理達標后再排入河道。搬遷沿河污染廠家,修建開放式園林,修建內環路、外側道路并擴河通道,河道寬度由原來的30—80米拓寬到40—120米,并將各種管線同步敷設,做到50年內不開挖。同時,將沿岸原住戶遷入二環路周圍的20多個新區,在原址形成687畝的商貿區和860畝的居住區。府南河整治后改名為錦江,在國際、國內都產生很大影響。
西安浐灞河:重建生態勝景歸
古有“八水繞長安”,浐河和灞河就是八水中最著名的二水。古老的浐灞河孕育了悠久的半坡文明,河東岸有唐朝皇帝祈福的先農壇,自唐朝始,浐灞河一直是西安的重要水源。
長期以來,浐灞河年接納污水5000萬立方米,占西安污水排放總量的六分之一。浐河年徑流量1.8億立方米,但五分之一是污水,每天約有10萬立方米污水排入浐河。浐灞河兩岸有10余處河段垃圾成山,堆放量達500萬立方米。
隨著西安的城市擴容,浐灞河城區段已成為中心城區重要組成部分。西安水務局按“先支流、后干流,先上游、后下游”的原則,推進浐灞河綜合治理和流域生態重建,把浐灞河流域由一個生態重災區建為涵養功能充分、生態景觀優美、人居環境舒適的生態區。
針對“污水”、“垃圾”、“挖砂”三大環境問題,西安水務局實施碧水清污、塑河修壩、修沙造林、綠化景觀、恢復濕地,新建橡膠壩7座,一級堤防 46公里,觀景碼頭9座,新增水面7500余畝,使浐灞河水質恢復到地表Ⅲ類水平,幾十年的污水渠重現清流。目前,浐、灞兩河已成為西安重要的生態區、景觀帶,市民的休閑勝地,昔日“八水繞長安”勝景正在逐漸回歸。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