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駿:微納米氣泡技術特性及工業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由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主辦、谷騰環保網承辦、荷瑞會展協辦的“第二屆高難度工業污水處理及污泥處置技術研討會”于2011年3月29日上午隆重舉行。同時,會議得到中國化學制藥協會、中國化工信息中心、中國紡織印染協會、中國電鍍協會的大力支持。
本次研討會針對工業污水處理、污泥處置技術運用,通過建立環保企業、環保專家與行業用戶之間溝通平臺,共同推進新形勢下工業污水處理及污泥處置工作的開展。
國家環境保護部膜分離工程技術中心高級工程師馬俊先生出席并作題為《微納米氣泡技術特性及工業廢水處理中的應用》的演講。
![]() |
國家環境保護部膜分離工程技術中心高級工程師馬俊先生 |
演講詳細講解了微納米氣泡的特性及其應用,并舉例指出微納米氣泡處理過的水的凈化能力遠遠高于自然條件下和普通氣泡處理過的水體的自凈能力。
目前的一些實驗表明,微納米氣泡有別于一般氣泡,它自身對部分生物可產生刺激,能夠促進生長,可提高生物免疫力,縮短生長周期,可用于各種生態及環境防治工程。
微納米氣泡:指在發生時,直徑在1~50微米的氣泡為微米氣泡,直徑1微米以下的氣泡為納米級氣泡,兩者統稱為微納米氣泡。
含有大量微納米氣泡的水被稱為微納米氣泡機能水,通常外觀表現為乳白色。
微納米氣泡具有上升速度慢的效果。氣泡直徑1mm的氣泡在水中上升的速度為6m/min,而直徑10μm的氣泡在水中的上升速度為3mm/min,后者是前者的1/2000。微納米氣泡具有自身增壓的效果。通常微納米氣泡內部的壓力遠遠大于外界液體的壓力,可以將更多的氣泡內的氣體溶解到水中,并伴隨有自身溶解消失的現象。
臭氧、紫外線、微納米氣泡的協同作用,單獨處理時,可對高難度的有機廢水起到強氧化作用,對廢水的COD、色度等進行降解;也可作為廢水的預處理和深度處理,其處理后的廢水更容易生化處理或其它的物化絮凝處理,在廢水的中水回用和達標排放都有很好的作用。
該設備通過加壓水泵輸送廢水原水到低壓罐體內,由于在罐體的壓力作用,進行臭氧的溶解處理時,可提高處理水中臭氧的溶解濃度,并由于生成的臭氧水中存在的臭氧的微納米氣泡具有緩釋效果,可以延長臭氧在水中的留存時間,提高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及利用率達80%以上,而普通的該類產品的臭氧利用率僅為30%-40%,可降低利用運行成本。
谷騰環保網將為你全程報道會議進程,研討會吸引了曉清環保、弗爾德、GE、諾維信、中國石油化工、北京劍平瑞華環保等環保企業及用戶親臨現場。敬請關注!
馬駿:男,1977年12月生,博士,高級工程師。1998年畢業于天津大學,獲學士學位,2007年畢業于日本國立山口大學,獲博士學位,博士期間申報多項國際專利,博士畢業后于日本知名企業從事微納米氣泡技術及富營養化防治技術設備研發工作。2010年9月回國后進入國家環境保護膜分離工程技術中心從事分離膜與水環境的相關技術產品的研發工作。
2010年11月20日,國家環境保護膜分離工程技術中心在京成立。這個中心是2005年中藍膜技術有限公司申報的。隨后,總公司以中藍膜技術有限公司(藍星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杭州水處理技術中心等單位為依托,在北京空港工業基地組建了“國家環境保護膜工程技術中心”,經過4年的建設,2009年7月國家環境保護部科技司組織了專家評審,膜工程中心通過了項目驗收。11月20日成立大會的召開正式宣告“國家環境保護膜分離工程技術中心”組建完成。
膜工程中心將按照國家環保部科技司對工程中心運行管理的指導意見,形成由相關企業,大學,研究機構共同組成的工程中心管理機構,推動膜技術在環境保護領域的工程化工作。
國家環境保護膜分離工程技術中心作為國家環境科技基礎能力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以組織重大膜科技成果在環保領域內的工程化、產業化為主要任務。該中心的成立將有助于解決我國環境技術、工程和膜產業領域中的重大問題、關鍵問題和共性問題,突出工程化示范項目建設,滿足環境保護科技需求,為國家環境治理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