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長明:我國水泥窯燒廢現狀評述
在中國水泥網主辦的第三屆水泥工業廢棄物處置和資源化利用國議上,中國水泥網高級顧問、水泥行業的老專家高長明先生對于我國水泥窯燒廢現狀進行了一番評價。在他的報告中不僅有對水泥企業進行廢棄物處置現狀的闡述,還有對政府部門的“諫言”以及對水泥企業的建議。
中國水泥網高級顧問 高長明
各位嘉賓:
很高興有機會利用中國水泥網主辦的利廢大會這樣一個平臺來和大家討論一下關于我國水泥工業水泥窯燒廢現狀。我在90年代末期的時候就曾向國家建材局以及科委、紀委、環保部、建設部提過建議:新型干法水泥窯可以處理城市垃圾、污泥以及各種各樣的廢料。到后來金隅開始燒污泥、越堡開始燒污泥,以及銅陵海螺開始燒垃圾等等這些項目都已經獲得了一定的成功。我想把這些情況再回顧再評述一下,分析一下我國水泥窯燒污泥、垃圾或廢料有一些什么問題。
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看似商機很大,工信部去年年底發了一個關于水泥工業節能減排的文件,文件里希望十二五期間水泥窯協助處理廢棄物,提出了一定目標:到2015年水泥窯協助處理廢棄物達到4200萬噸/年。看到這個數字大家會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商機,所有水泥廠都想要燒垃圾燒污泥,這樣一來各個層面上反映出了很多問題,不管是政府層面還是企業行業層面,亦或是技術路線層面,我認為都有些問題仍需討論一下。
首先,我想諫請各級政府要做三件事:
第一,安全經濟高效地治理消納全社會廢棄物是政府賦有的最高權力,同時政府也負有最終全面解決的義務。
國務院在今年4月份轉發的一個文件是16個部委提出的要治理好城市污泥和垃圾,要治理不好,國務院要追究各省、市政府的責任,一些大的城市地方政府對這方面的責任意識比較強,但就我最近接觸過的西北、西南、或東北地區一些省政府的領導并沒有這方面比較強的意識。
第二,對水泥行業燒廢要實施公平公正的激勵扶持政策。
現在有很多行業之間有壟斷利益鏈的關系,給垃圾發電場很高的優惠政策,可是對于水泥廠焚燒垃圾卻沒有相應公平的激勵政策。這樣顯得有失公平。
第三,各級政府應該打造利廢產業鏈。
這是政府很重要的一個責任。德國有一個廢料廢水處理協會,協會有600-700家企業會員單位,創造的稅收有100億歐元,德國水泥行業創造的稅收只有4億歐元。在廢料廢水上這是一個很大的產業鏈,中國在這方面剛剛起步,沒有專門的獨立出來。利廢產業是一個很大的產業,政府應該更加重視起來。
其次,作為水泥企業要樹立兩個理念:
第一,水泥行業應該以環保效益和社會效益為首,做出自己應有的一份貢獻。水泥廠燒廢料、處理污泥和垃圾一個首要的考慮就是環保,為了完成一部分社會效益和環保效益。
第二,考慮經濟效益為次,而經濟效益的獲得還要在政府的扶持和激勵政策支持下。現有的條件下水泥企業對于經濟效益也不能期望過高。
實際上北水、越堡、銅陵海螺的污泥或垃圾處置投資很高,投資在1-2個億,每天焚燒垃圾或污泥300-500噸。那么這些高投資新建燒廢工程的實際效果如何呢?
第一,經過我們水泥行業自己的努力證實了20多年前歐洲已經證實的事情——水泥窯燒廢的環境安全(廢氣排放、重金屬轉移等方面)與水泥性能不變。這是很重要的兩點,只有達到了這些標準,國家相關部門才有可能去支持。
第二,進行垃圾處理的水泥企業形象、品牌、知名度大大上升。最近近年來,不斷會有媒體報道這些進行垃圾處理水泥企業的資源利用程度和節能減排情況。對于企業來講,這都是無形資產的收獲。
第三,熟料煤耗大約節省2%-4%,對于海螺來講還有一個小小的收獲:噸熟料發電量增加0.3%。
第四,額外付出代價:熟料單位電耗增加8-12%,水泥窯減產3%甚至還要更多。
經以上比較,所謂經濟效益,煤電大致抵消,基本持平,因此廢料處置成本就需要政府補貼,沒有政府的補貼水泥企業就會有很大損失。已經有一些進行污泥或垃圾處理的水泥企業提出,處理一噸含水量在30-40%的污泥或垃圾,水泥窯就會損失一噸(甚至兩噸)產量(5000t/d生產線)。
下面我還有幾個觀點供大家探討:
一、把水分80%的污泥送到水泥廠處置是不經濟的。
二、垃圾最好制成RDF,否則需要W≤40%~50%,H.V.≥1300 kcal/kg。
三、現有的離線式燒廢系統η=25%~35%,熱能有效利用率低,亟需改革,合肥院的η=32.5%,也是離線式的。史密斯熱盤爐(HOTDISC)型的在線式燒廢系統值得借鑒。無需增設諸多設備,無額外電煤消耗,無殘渣外排,節煤量倍增。
四、政府的扶持激勵政策是必要前提,期待政府多給力。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