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藥被曝污水排放成湖
繼哈藥集團之后再有制藥巨頭被曝出環保短板。近日,原料藥巨頭石藥集團旗下中潤制藥被多家媒體曝出與內蒙古托克托大片污水湖有關。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工業園區的宣傳部長孫遜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他們現在采取了多種措施,包括責令中潤制藥立即進行停產整改,直到長期穩定達標為止,對園區內所有的涉水企業進行全面深入的檢查,發現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立即停產等。
據媒體報道,中潤等企業排放的污水,沿著解放初期挖的黃河灌渠污染了流經的多個村莊,大量的污水形成了多個污水湖。村民們生活的村莊已被污水重重包圍,土地無法耕種,牲口無法飼養,就連飲用水也已經遭到了污染。
石藥集團有關人士表示,托克托污水湖是多家企業排放的結果,石藥排放是達標的。
公開資料顯示,聯想旗下的弘毅投資是石藥集團的控股方,弘毅投資的有關人士表示,對此事弘毅投資也將會展開調查,追究石藥排放是否和污水湖形成直接相關。在電話中,該人士一再表示聯想包括弘毅投資在內,在選擇投資的企業時都十分謹慎,選擇的都是負責任的企業。
石藥集團官方網站稱,石藥現有資產總額150億元,員工2萬余人,是全國醫藥行業首家以強強聯合方式組建的特大型制藥企業,也是河北省大型支柱型企業集團之一。中潤制藥為其下屬的三十多家子公司之一。在其業務板塊中,維生素C、青霉素、阿莫西林、咖啡因、7-ACA等8個產品的年生產能力居于世界首位。而中潤制藥是石藥生產青霉素方面主力軍。
中投顧問醫藥行業研究員郭凡禮表示,排放不達標幾乎是原料藥行業共性的問題。中國目前是實際上最大的原料藥出口大國,國外的原料藥企業之所以不生產原料藥,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環保壓力大。而國內的監管比較寬松,再加上由于不少企業短視,有贏利時便一擁而上,導致不少原料藥產能過剩,在面對買家的時候沒有定價權,無法通過提價來轉移環保成本。
中華環保聯合會環境法律中心督查訴訟部部長馬勇則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環保部門目前懲罰力度不夠,按照新修訂的《水污染防治法》規定,超標排放,其罰款金額上限是繳納的排污費的5倍,下限為2倍。如果一個企業號稱零排放的話,根本就不用繳納任何罰款。目前環保人士希望通過法律訴訟使企業達到不敢排污的目的,但是在和個人利益受損的污染訴訟中,在排污和受損之間關系的確定方面存在難題,受損金額也很難測定,事關環境的公益訴訟則缺乏法律支持。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