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國家城市污水處理啟示錄
伴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提速和城市產業的不斷集中,如何科學合理地處理城市污水,已成為當下環境保護領域的一項重要議題。筆者了解并整理了世界發達國家處理城市污水的方法,并以較具代表性的巴黎、東京、倫敦三大城市為例,以期給國內相關部門以啟發。
巴黎:下水道是座博物館
作為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歐洲名城,巴黎的下水道系統,就像埃及的金字塔一樣,是一個絕世的偉大工程。這里沒有黑水橫流的垃圾,也沒有臭氣熏天的各種腐爛物體。事實上,自從雨果在《悲慘世界》中介紹冉·阿讓背負自己的未來女婿穿過了一段危險又深邃的下水道流沙泥之后,巴黎的下水道系統又經過了無數次的改進。現在,巴黎人甚至將其開發成了一個下水道博物館,向世人介紹他們的成就。
可以說法國巴黎的下水道是世界下水道的雛形。今天的巴黎下水道總長2300多公里,規模遠超巴黎地鐵。由于巴黎下水道系統享譽世界,下水道博物館已成為巴黎除埃菲爾鐵塔、盧浮宮、凱旋門外的又一著名旅游項目。
在當年的設計師貝爾格朗主導的藍圖下,經過幾代人的建設完善,巴黎的地下水道系統被建成為將生活污水、廁所糞便和街區雨水全部通過同一水道排放的“一切歸一”下水道系統。歷經一個多世紀的考驗,它已經成為城市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
所謂 “一切歸一”的下水道理念,即將下水道工程與日常維護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巴黎地處盆地,地勢起伏,一年200天有雨,還有一條塞納河穿城而過。貝爾格朗因地制宜地運用“流水不腐”的原理,“以水掃街”、“以水排污”,不僅建了飲用水和生活衛生用水兩套供水系統,還設計了主要依賴坡度的自流水清理,輔以水力驅動的機械化清理和人工清理方式等,有些設計與中國古代“深淘灘,低作堰”的理念似有異曲同工之妙。
巴黎的下水道處于地面以下50米,水道縱橫交錯,密如蛛網。下水道四壁整潔,管道通暢,地上沒有一點臟物,干凈程度可與巴黎街道相媲美,不會聞到一丁點兒腥臭味。而且,下水道寬敞得出人意料:中間是寬約3米的排水道,兩旁是寬約1米的供檢修人員通行的便道。還有一連串數字可以說明這一排水體系的發達:約2.6萬個下水道蓋、6000多個地下蓄水池、1300多名專業維護工……
然而,1910年1至4月,一場歷時3個月的塞納河洪水讓巴黎近一半的地鐵、下水道和街區陷于癱瘓。這足以說明,對于瀕臨江河湖海的城市來說,縱然有強大的排水系統,有時也難以應對老天爺變化無常的脾氣。
隨著城市人口的增長,巴黎的工程師們還修建了4條直徑為4米、總長為34公里的排水渠,以便通過凈化站對雨水和廢水進行處理。處理過的水一部分排到郊外或者流入塞納河,另一部分則通過非飲用水管道循環使用。截至1999年,巴黎便完成了對城市廢水和雨水的100%完全處理,還塞納河一個免受污染的水質。
東京:深達60米的“地下神殿”
受多臺風天氣影響,日本降雨量充沛。而日本東京地區的地下排水系統就是為了避免受到臺風雨水災害的侵襲而建的。這一系統于1992年開工,2006年竣工,堪稱世界上最先進的下水道排水系統。其排水標準是“五至十年一遇”,由一連串混凝土立坑構成,地下河深達60米。
東京的雨水有兩種渠道可以疏通:一是靠近河渠地域的雨水一般會通過各種建筑的排水管,以及路邊的排水口直接流入雨水蓄積排放管道,最終通過大支流排入大海;二是其余地域的雨水,會隨著每棟建筑的排水系統進入公共排雨管,再隨下水道系統的凈水排放管道流入公共水域。
據介紹,即使在持續大雨的五六月份梅雨季節,東京也極少出現積水。原因就在于,下水道內配置多個1.4萬馬力的水泵,可每秒疏通200立方米的地下水,將它排泄到附近河流,然后入海。所以,東京下水道也被稱為“地下神殿”。
為了保證排水道暢通,東京下水道局從污水排放階段就開始介入。他們規定,一些不溶于水的洗手間垃圾不允許直接排到下水道,而要先通過垃圾分類系統處理。
東京設有降雨信息系統來預測和統計各種降雨數據,并進行各地的排水調度。利用統計結果,可以在一些容易浸水的地區采取特殊處理措施。比如,東京江東區南沙地區就建立了雨水調整池,其中最大的一個池一次可以最多存儲2.5萬立方米的雨水。此外,“地下神殿”可以免費預約參觀,一天三次。
倫敦:市內污水排入大海
1700年的時候,倫敦已經是一個擁有57萬人口的歐洲超級大都市,但城市的排水系統極其糟糕。污水和雨水都堆積在路兩邊的明渠或者馬路兩邊的街溝中,一英尺多深的明渠中塞滿了生活垃圾甚至糞便。致使倫敦的空氣一度很糟糕。
而改變這一切的是,1831年起肆虐歐洲的一場霍亂。這次霍亂奪去約32000名英國人的生命。人們認識到,擁擠、骯臟的街道是疾病的溫床。1842年,大不列顛帝國派出考察隊去羅馬和巴黎參觀供排水系統。他們驚訝地發現,古羅馬的排水系統比起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要先進得多、衛生得多。為了改善地下水道,英國政府還專門成立了一個皇家委員會。
污水治理委員會任命約瑟夫·巴瑟杰為測量工程師,以確定城市排水系統未來如何改進。1856年,巴瑟杰建議將所有的污水直接引到泰晤士河口,全部排入大海,但他的設計方案連續5次被否決。1858年夏天,倫敦市內的臭味達到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程度,倫敦市政當局迫于壓力才同意了巴瑟杰的改造方案。
倫敦地下排水系統改造工程1859年正式動工,1865年完工,實際長度達到2000公里。工程完成當年,倫敦的全部污水都被排往大海。
不少人擔心地下被挖空的倫敦會不會坍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工程部門特地研制了新型高強度水泥,用這種水泥制造了3.8億塊混凝土磚,構成了堅固的下水道。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